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宋】 黃庭堅

進入1月的西安,下雪了,轉眼間小寒節氣已悄然而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strong>

  • 小寒節氣介紹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今年的小寒節氣是2018.1.5-1.19,太陽到達黃經285°時,交小寒節。

小寒節氣,是最佳的“養藏”之時

民間常說“小寒勝大寒”,“小寒小寒,凍成一團”,“冷在三九”,小寒入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此時養生要保暖,勿大汗;食宜溫暖滋補,但不宜大補;適度活動肢體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有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哮喘、反覆感冒、慢性咽炎的人不要錯過“三九貼”,這可以增強夏季“三伏貼”的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地防治此類疾病,正規醫院中醫科都提供“三九貼”。2018年三九的具體時間為:一九,12月22日至30日;二九,12月31日至1月8日;三九,1月9日至17日。即使夏天沒有貼三伏貼,冬天仍然可以貼三九貼。貼敷治療三年一個療程。

之前貼過的朋友不要忘記連續貼,沒貼過的今年可以試一試,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貼之前記得諮詢大夫自己適不適合喔)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天的三個月裡,以精氣閉藏為主。天地間一片寒冷,水結冰,地凍裂。這時候我們應該儘量不要擾動自己陽氣,早睡晚起,等待太陽出來之後再外出。讓神志收斂,處於伏匿狀態,不去過度折騰。遠離寒涼,常保持身體溫暖,不要讓身體出過多的汗,而傷了身體的精氣。這才是冬季的養藏之道。

冬季我們要做好的便是如何固藏我們的精氣;

冬天是養腎,是閉藏的時候。

<strong>

  • 飲食調養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適宜:

山楂、黑豆、芡實、韭菜、洋蔥、核桃仁、蓮子等;

此節氣氣候寒冷,或有雨雪,這樣的寒冷之氣對脾胃不利,加上冬至節氣的進補,脾胃也有些疲憊了,故飲食要顧護脾胃,多食軟、暖、細食。

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可煮山楂粥、橘皮粥、大棗桂圓粥、黑豆粥、玫瑰當歸粥等變著樣的吃,行氣化瘀,養血柔肝。

此外,為減少因暖氣、空調、電熱毯等各種取暖措施鬱積的內熱,應多吃點柑橘、柚子、黑木耳、菠菜、豆腐、蘿蔔、白菜等甘潤行氣的食物。

小寒期間,霧霾和冷風更猖狂,直接損害肺部,使肺氣不足,進而引發腎虛。這段時間多吃羊肉、豬瘦肉、絲瓜、白木耳、當歸、蟲草、玉竹、黃精等,滋養腎和肺,對咳喘好的沒話說!

<strong>

少吃:

寒涼、大熱大補、海鮮、辛辣、味鹹食物、豬血等;

《遵生八箋》記載:“季冬之月,天地閉塞,陽潛陰施...宜小宣,勿大全補。”在禦寒的同時要慎吃大熱之物,如辣椒、肉桂、八角、煎炸、麻辣辛香之品。

「辛溫、辛辣的食物可以補益振奮六腑的陽氣,消除體內的寒溼。」這就不難理解,四川、湖南、貴州等地的人們為什麼喜歡吃辣椒、花椒和胡椒了。

可是辣椒刺激,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胃的生理屬性是喜潤惡燥。胃中津液充足,胃得濡潤,才能發揮腐熟食物、通降下行的功能。如果長期受刺激食物的燥烈之害,則會損傷胃中津液,導致胃病。

特別不宜在吃火鍋、麻辣香鍋、烤肉時,配上冰凍啤酒、冰激淋等,既損陽又傷陰。

另外,小寒節氣宜省鹹增苦養心氣,宜少吃牡蠣、鴨血、蛤蜊、墨魚、豬血等味鹹的食品。

此外,華南地區一年四季都有涼茶,一些寒涼的藥茶要少喝,否則傷及脾胃更麻煩。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核桃仁,味甘,性溫;入腎、肺、大腸經。具有補腎助陽、強腰膝、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等功效;尤其適合中老年人。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小寒時節,氣溫下降明顯,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開始減退,從給胃減輕負擔的角度來說,有道理。被煮的稀爛的粥,跟被胃消化後的食糜差不多狀態,胃不再需要對其進行研磨、消化,可以直接送入小腸進行吸收。喝粥本身沒有錯,可以試試小米粥。小米味甘色黃,兩者皆入脾胃,《本草綱目》中說它:“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

想要增強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早上可以喝一碗粥,體質調養平臺特針對不同體質人群推出九種體質調養粥,針對小寒節氣,加入潤燥清肺藥食同源食材,這樣可以有潤肺養顏、提高身體的免疫力的作用。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下方留言,由王敏醫師先為您辨識體質類型

想要了解每種體質適宜的調養粥,請關注既往文章

健脾益胃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平和質粥

補氣健脾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氣虛質粥

溫陽散寒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陽虛質粥

滋陰清熱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陰虛質粥

健脾祛溼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痰溼質粥

清熱利溼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溼熱質粥

疏肝解鬱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氣鬱質粥

活血化瘀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血瘀質粥

固本減敏粥丨九種體質調養粥之特稟質粥

需要了解自己及親友的體質類型及食療藥膳方,請在下方留言處留言。

  • 食療藥膳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橘皮桂花杏仁露

材料:

甜杏仁20克、橘皮15、桂花15、蜂蜜適量、水800ml(2-3人份)

製作過程:

1.將適量杏仁打成細粉,用開水沖泡(如果嫌麻煩,可以買杏仁露替代,每次用1瓶);

2.將橘皮洗淨,切成細絲,再切成碎末(越小越好);

3.加入適量桂花;

4.將切碎的橘皮、桂花加入瓶中,加入事先沖泡好的杏仁露,攪拌混勻;

5.待杏仁露變涼,加入適量蜂蜜,口感會更佳;

6.放在冰箱冷藏,每次飲用可用溫開水兌服,有一種清新的橘子香味,淡淡的桂花香,口感很好。

功效:

杏仁(南杏仁)也叫甜杏仁,微甜,溫;入肺、大腸經;潤肺止咳。

橘皮止咳化痰,溫肺散寒;

桂花止咳化痰, 散寒破結;

蜂蜜滋陰潤肺,潤腸通便,安神助眠。

杏仁、橘皮、桂花、蜂蜜皆藥食同源。

這款茶飲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清燥潤肺的作用。對於感受風寒,過食寒涼食物,致體內寒邪過盛,寒溼犯肺,導致咳嗽、咳痰、白痰、嚴重者氣喘;對應西醫的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氣管、支氣管炎;早期飲用,可以協助治療,效果不錯!

【禁忌】

1、一定要煮得熟熟的才能喝,因為它含氰化物,煮熟才能完全揮發掉。

2、不要喝多,每天一杯就夠了(好東西尤其要節制)。

3、溼熱體質(舌苔黃膩)的人不要喝杏仁茶了,這種情況要先清溼熱,不然是沒有資格補這補那的,秋冬進補剛開始,趕緊清吧,還有機會!

溫馨提示:孕婦、嬰幼兒慎用。對杏仁過敏者不宜,嚴重過敏體質不宜。

想要具體瞭解橘皮桂花杏仁露,請參閱既往文章

桂花橘皮杏仁露——溫潤你的肺,也溫暖你的心!

<strong>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當歸生薑羊肉湯

——冬季溫陽散寒第一藥膳

材料:羊肉、白蘿蔔、生薑、當歸、黨參、黃芪、茯苓、陳皮、枸杞、大棗、山楂、桂皮、花椒、小茴香、食鹽等

製作過程:

1.將洗淨泡好的羊肉,倒入鍋內,煮開,將羊肉撈出;

2.將羊肉、切成薄片的白蘿蔔、當歸、黨參等中藥材、桂皮等調料一起放入養生煲內,倒入黃酒,加入水,沒過羊肉;先放到大火上煮開,再轉入小火,慢燉,時間越長,肉質越爛,湯汁越濃。

3.在燉好前,根據個人情況,加入鹽。

功效: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生薑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黃芪,甘,溫,歸肺、脾經,益氣補中,利水消腫,脫毒生肌。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枸杞,甘,平;歸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

小茴香,辛,溫,歸肝、腎、脾、胃經,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心經;益氣補血、健脾和胃、袪風功效。

該藥膳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加入黃芪、大棗,益氣養血;加入黨參、茯苓、山楂,健脾養胃;加入枸杞,滋陰補腎;加入陳皮,減輕羊肉的羶味;加入桂皮、花椒、茴香,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加入白蘿蔔,增強羊肉在胃中的運化,還能起到清肺潤腸作用。

想要具體瞭解當歸生薑羊肉湯,請參閱既往文章

冬季溫陽散寒第一藥膳——當歸生薑羊肉湯

  • 推薦茶飲

小寒時節,氣溫下降明顯,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養好氣血,為身體打好基礎,才不會受疾病纏身!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升級版”大棗生薑茶

原料:

生薑5片,枸杞8枚,黃芪5克,麥冬3克,紅糖適量。

做法:

將龍眼肉帶殼沖洗、掰開殼;將以上幾味中藥一起放入杯中,沸水衝入,悶泡片刻,再入冰糖,攪勻即可飲用。

功效:

大棗,性平,味甘,無毒;健脾和胃,補養氣血,安神。

生薑,辛,微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枸杞,甘,平;歸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黃芪,味甘,氣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該茶飲,補氣養血,養陰生津,大雪節氣養生茶。

溫馨提示:糖尿病病人需去掉紅糖,改用甜葉菊。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寄希望於尋找一方一藥,或者用某種簡便快捷的方法去幫助自己獲得健康。

但往往最深奧的道理就隱藏在這最平常的日常生活裡,這或許便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吧。

長壽和養生,不是吃藥、藥膳、針灸這些治病的方法,而是將順應自然去活著的道理融入到最平常的生活中去。

小寒節氣後,進入一年中寒氣最重的時間,適時增添衣物,注意“養藏”,祝朋友們冬季健康!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祝大家冬安~

歡迎看到本文的朋友轉載,讓更多人受益!祝朋友們健康喜樂!

中醫健康管理就在身邊,關心您,我們最專業!王敏醫師不僅是您和家人的私人健康管理醫師,也是您一生的朋友!

<strong>

-作者-

王敏,中醫主治醫師,執業中藥師,陝西省保健協會膏方分會委員,西安市針灸學會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學分會會員。擅長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情志疾病的治療;每年秋冬季,開展中藥膏方調理慢性病、亞健康。

小寒節氣飲食養生——一直在您身邊,與您一起健康管理!

王敏

陝西省保健協會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膏方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學分會會員,西安市針灸學會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營養學會委員。

畢業於陝西中醫藥大學,曾在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在西安市中醫醫院分院、西安碑林健和堂中醫醫院、北京同仁堂工作多年;師承陝西省名老中醫張瑞霞主任醫師、周志傑主任醫師。

擅長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疾病的治療:

1.脾胃病:消化不良、胃脹、胃痛、便秘、腹瀉、急慢性胃炎等。

2.中醫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症、白帶異常等。

3.中醫兒科疾病: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秘、咳嗽、反覆感冒等。

4.神志疾病:失眠、梅核氣、髒躁、頭痛、焦慮症等。

5.體質調養及亞健康調理:慢性疲勞綜合徵、肥胖,尤其對痰溼體質、氣虛體質、過敏性體質,頗有心得。

6.擅於運用中藥膏方,調理慢性病、亞健康,療效確切。

7.開展中醫特色治療項目-耳穴貼敷,尤對失眠、痛症、月經不調(痛經),收效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