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斷親現象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了嗎?

在我國,打工已經是農村選擇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只是工作的內容和工資的多少而已,但歸根到底都是打工。當然也有創業者,不過以失敗為主。這些打工者全部來自農村,他們當中以男性居多,而且年齡跨度從50、60一直到70、80、90不等。綜合來看,中國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打工時代,以前叫的響亮的農二代、農三代,現在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斷親現象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了嗎?

小編今天想說的是因為打工所造成的“農村斷親現象”。那麼什麼是農村單親現象呢?我們先來比較一下,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是以農立國,絕大部分的勞動力和經濟支持都是從農業裡來,只有富餘的勞動力才從事工業流水線生產,叫做工人。當時農民還是工人,每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幾乎是相似的,你家有個自行車,我也有臺縫紉機,等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也比較簡單,大事小事鄰里鄉親,都會互相幫忙,彼此照顧。尤其是親戚關係,社會基礎非常的堅實。

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斷親現象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了嗎?

而現在不一樣了,絕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中得不到應有的收益,今天晚上的江西衛視春晚楊鈺瑩唱了一首《打工妹》的主題曲,歌詞裡反應的就是第一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故事。從那時候起,農民就不再以種地為中心,地也種,但是也會有其他的收入。一批背井離鄉出去北上廣深打工的人,時間久了就在經濟上與農村的親戚拉開了距離。而且人們更加的忙碌,一般的家庭小事不可能長途跋涉回去看望,就造成了親戚間的罅隙,過年回到家一見面,就會把不滿發洩出來,久而久之,就會老是死不相往來。

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斷親現象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了嗎?

而且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經濟之間的差距,造成了種地與打工者之間的心裡不平衡,更加重了往來的隔閡。所以交往少了,親戚感情沒了,就產生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收入逐漸拉開距離,雙方不能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導致親戚之間矛盾重重,矛盾化解不了,最後斷絕來往。

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斷親現象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了嗎?

所以,我們的時代在不斷的前進,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卻造成了親戚之間的疏遠和斷絕,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犧牲,更加是對人性的一種拷問。希望我們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遠親和近鄰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和睦和順!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