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編者按:消費者要想尋找靠譜農場,最好的方式是親自去實地探訪。但有很多號稱生態有機的農場是不對社會開放的,拒絕任何消費者參觀。對於這樣的農場不值得我們信任。那大家到了一個生態農場後,怎麼樣能判斷出他的好壞呢?一般的情況有如下8看就基本得出結論。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1,看人品:生產者管理者的人品,正直,誠信,不圓滑世故(看其微博、微信、qq的過往言論)。

2,看時間:生產管理者是否長期在農場,如果管理者長期不在,現場管理完全失控的農場,多半不靠譜。

3,看目的:農場主經營農場的起心動念,興趣、愛好、公益、生活態度?還是僅僅為了抓住一個機會賺快錢?

4,看能力:農場主和主要管理者的有沒有,從事安全農業的能力,生態農業除了需要的專業農業知識,還要有環保知識。

5,看品相: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夏天,如果蘿蔔、西蘭花、小白菜一點蟲眼都沒,極大可能是用過很多次農藥。

6,看地址:農場是否完全公開給消費者參觀,周邊是否有汙染企業,是否有的潔淨的水源。

7,看流程:農場肥料,病蟲害,草的處理方式。如果在春夏,雜草枯黃,十有八九打了除草劑。

8,看評價:和農場參與生產的農民兄弟和周邊的村民聊天,也許個別人會說假話,很少所有人都一個腔調說假話吧。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生態農業的說法版本很多,其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都可以形成自己對於生態農業的理解與標準。但在生產過程應該儘量減少對外界的依賴是一主要標準,包括對於化石能源、化學肥料和農藥、激素、抗生素、化學食品添加劑、塑料製品、飼料、外來微生物、外來的有機肥等等的依賴;生態農場應該儘量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來種植和養殖。今天就分享一位美學生活達人的考察心得,供各位朋友學習參考。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在考察生態農場過程中,哪些事情是不必要的?

1、攝像頭

攝像頭是現在很多生態農場中流行的裝備,說是消費者可是隨時隨地觀看監視錄像。個人認為這很沒必要。一方面,要造假太容易了,錄像基本都是通過農場官網來播放,想放什麼當然是農場說了算。另一方面,很多事情更是說不清的。比如一位農場主跟我抱怨過,一些客戶看了他們的監視錄像就打電話舉報,說看到有人噴農藥了,農場主有口莫辯“其實我們噴的是生物農藥啊!”可是消費者怎麼看得出來噴霧裡面成分是什麼?就算得到解釋了,舉報的那個消費者依然會心裡沒底。沒有對於人的信任,一切攝像頭都是擺設。

2、農殘檢測報告

關於檢測這件事,一句話評價:“檢測儀器是死的,人是活的”。當然,有些農場會讓消費者自行抽樣送檢隨後再報銷費用,但是,某些農殘沒檢測出來,可能是因為藥物已降解了——假如的確如此的話,一方面,農藥降解產物並不一定完全無害;另一方面噴農藥的過程對於生態環境的傷害,是已經發生且不可逆轉的。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3、有機認證

至於有機認證,在我國還是處在起步階段,負面報道很多。光憑一張證書真的說明不了問題。但是我們最好也不要把經過認證的有機農場都“一棒子打死”,他們當中還是有相當多在真正做實事。要想找放心食品,一大忌諱就是以偏概全。親自實地探訪、認識農人,是辨認真假的最有效方法。

4、“無汙染”的環境

絕對無汙染的環境並不存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的確汙染嚴重,但是京郊越來越多的生態農場出現,正是能夠修復汙染的積極行動。作為北京居民,購買京郊農場的生態食材,一方面因為運輸路途更短所以更新鮮、更低碳,另一方面對於距離自己住處較近的農場,消費者才更有可能多次前往參觀,甚至和農人成為好友、實現真正的放心消費。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磨刀不誤砍柴工,考察生態農場前需要做些準備:

本節內容和考察生態農場這件事本身看上去沒啥直接聯繫,但說白了,是認識真相的必備步驟。真相從哪裡來?不是從我這裡,不是從任何專家那裡,而是從每個人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中來。

1、觀察受人類干擾較少的環境

綿延的山巒,沒有人施肥澆水打藥,但草木生長旺盛,各種野生動物出沒。這就是生態平衡的力量。

如果還沒這麼做過的話,下次外出度假,試試別去熱門景點,別再走馬觀花,找一片相對天然的、僻靜的森林、溼地或是草原,在那裡慢慢地發幾天呆。在這發呆過程中,有些問題是非常值得每個人考慮的:為什麼天然的生態系統中物種如此豐富多樣?為什麼沒人施肥澆水打藥,野生的植物也能茁壯成長?為什麼老天不會讓表土裸露,而是要讓它長滿野草?……再反思,為什麼人類的農田裡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很多時候動植物反而長不好?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2、觀察一些不那麼美好的環境:化工廠、採礦地、排汙河道、垃圾處理廠……

我們總在說環境汙染和破壞問題多麼嚴重,但是假如沒有親眼見證日常消費的上下游,我們不會意識到問題真正的嚴重性。儘管這些地方會讓人不悅,但還是試著去親身接觸下吧。尋找到自己所在地的公益環保組織,他們可能會不定期組織類似的活動。這樣做是為了反思,我們在自然中的角色究竟是什麼?要讓後代有活下去的可能性,我們到底需要做些什麼?不考慮這些問題,就不會認同我本文所說的——生態農業要以“自給自足”為目標。

3、去普通農村走走看看

關注食品安全的很多城市人會抱怨農民“沒良心”。但是我們不妨親自去農村走走看看,去認識“農村空心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去問問農民他們如何種地以及為何要這樣做……農民是真想給城裡人“下毒”?還是不得已而為之?都說農藥有害,但是這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咱們不如去農村聞聞噴藥的時候空氣裡到底是什麼味吧,問問農民他們打完藥之後身體都是什麼反應?也需要仔細看看,被化肥“餵養”了二三十年的土地究竟長什麼樣?土壤板結、缺乏有機質到底是啥意思?這和森林、荒草地裡的土壤有什麼區別?……在農村值得觀察的事物太多了。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考察生態農場的過程中,需要觀察些什麼?

1、人

還沒去農場實地參觀之前,我們可以先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來做初步瞭解,看看一家農場的人到底用不用心。如果每天發的全是抄襲剽竊的文字和圖片,總是誇誇其談、沒有實質內容、對於農事一問三不知,那基本就不用去農場實地看了。

當然了,網絡聯繫再多,也比不上面對面的溝通。靠譜的人,才能生產靠譜的食物,以下是我個人總結的一些判斷方式:

看農場主是否善良誠懇,是否樂於分享、容易溝通,是否在用心研究農業,比如如果連有機綠色無公害是啥區別之類的問題都答不出,就不用考慮了。

看農場主的價值觀。想賺錢沒有錯,但是賺錢有很多種相對更容易的方式,如果只對發財感興趣,沒必要非來務農。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做生態農業很容易造假。

看生產管理者的人品以及工作時間安排(生產管理者必須長期在農場)。

看農場成員的飲食方式,他們是否吃自己種養的食物?不關心自己餐桌的人,沒必要關心別人的食材是否安全。

看農場團隊是否樂於學習,是否常常在進步。外行做農業很艱難,但咱不怕外行、不怕不完美,就怕不願學習還自以為了不起的人。

看農場是否有長久打算,是否下力氣培養年輕人才。如果僅僅是少數領導者在指揮著一群老年農民幹活,不一定不靠譜但是前途堪憂。雖然很多農場主抱怨“招不到年輕人”,但據我觀察,在真正有創新意識、管理得當的生態農場,年輕人是不缺的。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針對以上的第二條舉個例子。“價值觀”這個玩意有的時候可以稍微裝一下,但是有些人裝得不那麼到位,說著說著就說漏嘴了。比如我去過一個設備比較高端的果園,老闆的談話非常“實際”,不怎麼關心如何恢復生態,而是一個勁說怎麼讓果樹反季節結果,很自豪地誇耀櫻桃早上市1個月可以多賺多少多少的錢,他種櫻桃的那個大棚看上去現代化但後牆非常不保溫,冬天需要燒大量煤給大棚加溫。我質疑說這個燒煤消耗也太大了吧,他說沒事的,春節時的櫻桃超貴還供不應求!(建這種大棚也是為了有補貼)這種為了賺錢完全不顧自然規律不顧環保的做法,我只能呵呵了。相比較,很多踏實認真的農場主過著自願的簡樸生活,知足常樂,聊天時滔滔不絕講的都是實在有用的耕種心得、對於動植物的最細微的觀察,農場裡一草一木一蟲他們都知根知底,是最棒的自然導賞員……甚至說到很投入的時候眼裡會放光!他們不僅是農人,而且是自然觀察家,這個只能靠時間積累,是絕對“裝”不來的。這類認真的農人有些已經實現盈利,但賺錢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多和他們聊聊就會體會到。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2、土壤

健康的土壤,是一個生態農場的根本和重中之重。現在很多生態農場剛剛起步,土壤還沒有恢復到多麼好,但是僅僅看看在改良土壤方面做出的投入多少,就可以知道他們的用心程度了。所以,記得考察農場時一定要問 “你們如何改良這裡的土壤?”

有的生態農場會說自己不用化肥,而是購買有機肥來使用,但是有機肥的來源是有很大疑問的——比如其中是否有工業化養殖場的動物糞便(含抗生素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城市汙泥、轉基因豆粕等?是否摻雜了化學合成成分?加工工藝如何,是否已腐熟完全?如果能清楚說出有機肥來源,那還可以接受;如果一個生態農場對此問題毫不關心,多半是不靠譜。

生態農業倡導就地資源循環,儘量減少對外來投入品的依賴。可選的一些土壤改良方式有比如:

種植綠肥——比如蠶豆、黃豆、苜蓿等,都可以起到固氮作用。

減少翻耕甚至免耕——減少土壤侵蝕,保護土壤中的小動物、微生物和土壤結構。

減少使用或不用塑料地膜——地膜不可降解,不易回收,對於土壤微生物有害,不利於土壤結構改良,且地膜本身就有一定毒性。

秸稈覆蓋——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生物、抑制部分雜草、防止表土流失,保水、保持地溫等。

適當保留雜草——保持土壤溼度、保持地溫、增加地上和地下的生物多樣性等。

自制堆肥——最好用農場本地的、安全的原材料,比如廢棄蔬果、秸稈、花生粕、廚餘垃圾、自養動物的糞便等等。或和附近的生態養殖場合作以獲取安全的堆肥原材料(針對專營種植業的農場而言)。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立體種養——比如稻田養鴨、果園養雞等等,都是一舉多得,既可以獲得安全的動物糞肥,又能對雜草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不至於讓雜草瘋長,還能幫農作物除蟲。但也需要注意把握數量,養殖動物太多的話會對土壤有負面作用。

以上這些沒必要都做到,但都是可以選擇的改良土壤的方式。如果某個生態農場沒有任何類似的措施,基本上就是沒有在認真對待生態農業。

自然農法菜園裡,雜草叢生,但是作物很健康,味道極好,能量超足

另外,對於“適當保留雜草”這一點,還是有很多爭議的,大多農人認為雜草會爭奪養分和水分、所以要將草除乾淨。但是通過對天然生態系統的觀察,以及對一些比較成功的自然農法農場的觀察,我個人認為,多樣化的草對於土壤改良、提升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無法替代的。另外很多雜草其實是野菜或草藥,只是它的價值被長時間忽略了。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3、生物多樣性

自然界原本並不存在害蟲和益蟲,這兩者的區分完全是從人的需求來定義的。在農田當中,害蟲指的就是吃植物的蟲子,益蟲指的是吃動物(即害蟲)的蟲子。而我們知道,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種群個體數量就越少。農藥會把害蟲益蟲一塊殺死,害蟲數量本身就多,被殺死一大部分後還是有很多個體倖存,因此種群恢復得快;益蟲數量少,噴農藥後種群恢復得相對更慢。這樣,生態平衡便會被打破,蟲害爆發即根源於此。在真正原生態的環境中,很少有某種蟲大面積肆虐、無法控制的情形發生。所以,做生態農業,絕不是說把化學農藥換成天然農藥就可以,不是某段時間內沒爆發蟲害就算成功,而是要花很多精力在生態修復中,這樣才是做長久打算。

果園裡的螳螂卵塊

考察農場時,我們消費者不需要攜帶農殘檢測試紙,更不會也不必要使用大型檢測儀器,但必須要打開各種感官,仔細觀察。可以選擇的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方法有比如:

間種套種——凡是觀察過天然生態系統的人都知道,大面積單一化生長的植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生態農場應該儘量不採用大面積單一化種植,而是小面積多樣化;並且採用植物伴生的方法,趨避害蟲、吸引天敵動物、在不同的時間段增加蜜源、增加微生物多樣性、避免病蟲害大規模傳播的可能。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同類作物種植多個品種——比如即便是大面積種植水稻,也可以將不同品種交錯種植,降低病蟲害爆發幾率。

適當保留雜草——如果農田除了農作物以外,啥草都沒有,那麼害蟲沒得選,只能吃農作物,害蟲也很無奈的!另外,各種各樣的草,還會給更多樣化的益蟲提供棲息地。

種植香草——比如萬壽菊、香蔥、羅勒、薄荷、艾草、檸檬香茅、薰衣草、除蟲菊等,香氣濃郁,能夠起到一定的驅蟲作用,有些本身就會分泌殺蟲殺菌物質。這些香草大多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能夠吸引授粉昆蟲。

飼養天敵昆蟲——比如某果園飼養螳螂來對付害蟲,效果很好。還有家有機菜園,養了捕食蟎來對付紅蜘蛛,養麗蚜小蜂防治粉蝨。當然,最終目標不是要一直人工飼養益蟲,而是讓益蟲在農田裡真正“安家落戶”、持續地自行繁衍。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飼養授粉昆蟲——比如在種植西紅柿的大棚中養殖熊蜂(沒有養蜂又沒有用授粉器的就可能是激素授粉)。有的生態農場還參與了保護和繁殖中蜂的行動。

營造人工林或溼地——比如有些農場不是把農作物種得滿當當,而是留下一些地塊種樹種灌木、挖池塘做人工溼地,給更多生物比如蛙類、鳥類、蜻蜓等創造生存的可能性。人工溼地還可以起到蓄水以及汙水淨化的作用。

另外,樸門永續設計理念當中的“食物森林”,是營造生態多樣化農田的最佳典範,不過營造食物森林耗時很長,我個人目前還沒聽說過國內有成型的例子。期望未來會有。

以上措施當然也不必要全部都做,但用心的生態農場必然會採取其中一部分做法。如果一家農場號稱生態、有機,但是土壤裡沒啥蚯蚓糞、除了菜就是乾巴巴裸露的土、沒有鳥叫蟲鳴一片死寂,農人也對生態修復的話題漠不關心……那多半是不靠譜的。我們實地參觀的時候,也最好別逛一遍拍拍照就了事,而是最好慢慢走加上時不時蹲下身、挖挖土,去搜索和觀察那些“渺小”但很重要的生靈。農殘檢測信不過,但是農田裡各種小生物的生活狀態是沒法假造的。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4、養殖環境和動物飼料

生態養殖成本是巨大的,目前大多養動物的農場無法做到飼料上的自給自足。但是如果能打造比較好的養殖環境,加上非轉基因的飼料,就會比工業化養殖要安全健康許多倍。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也是很多能量和營養元素的來源。一生都曬不到太陽的家禽家畜,一定不會健康。

不一定要完全“野放”散養,但是至少需要保證動物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人不運動就不會健康,雞鴨鵝豬也一樣。

讓養殖場的動物完全吃生態或有機飼料,對於目前大多農場來說是很不現實的,成本上根本負擔不起。但是至少需要保證無轉基因、且有足夠的青飼料。這點需要跟農人詢問清楚。

如果說明了不用抗生素給動物治病,那需要有替代方法,比如中草藥。當然,是藥三分毒,防患於未然是更重要的。

在臭烘烘、滿是糞便的環境裡生活的動物肯定是不健康的。我個人比較認同圈舍中鋪設發酵床的做法,因為發酵床能夠快速分解排洩物,避免臭味產生;而且發酵床不需要用水沖洗、不會造成水汙染。

品種選擇方面,同樣不能過分單一,以避免病害爆發。有些生態農場特意選擇一些長得慢但是生命力頑強的老品種家禽家畜,是一種很好的實踐。

保證有陽光、乾淨的環境、充足的運動量、營養豐富的食物、乾淨的飲用水,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動物愉快地成長、並且塑造強大的免疫力。對於生態養殖和工業化養殖的區別比較陌生的朋友,不妨先看一些紀錄片,比如Food Inc.等,形成對比後更容易做判斷。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5、環保行動

我遇到的一些生態農人已經自然而然地將環保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上文提到的覆育土壤、營造多樣化生態系統其實都屬於環保行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很多其他方面入手,比如——

節水——之所以把節水單獨列出並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特別重要,卻很少有人在做。在生態農場,我們可以注意看看是否有雨水收集、滴灌、覆蓋保水、堆肥免沖洗廁所、廢水過濾回用等設施。特別是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太嚴重了,如果一個生態農場不做任何節水措施,其產品不一定不好,但可持續性是值得懷疑的。

Reduce減少資源消耗——比如從產品包裝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農場的用心程度。對於類似種植水準的菜園,我個人選擇的就是包裝極簡化、基本無塑料袋的一家。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Reuse重複使用——有些農場不僅做農業生產,也是社區交流互助的平臺,比如舉辦跳蚤市場,或是給貧困地區捐衣捐物的活動,讓閒置物品充分得到重複利用。我們在農場用餐的話,也可以留意觀察是否有可重複使用的餐具。

Recycle資源回收——包括廚餘垃圾的回收、動植物廢棄物的回收和堆肥、農場成員自己生活中的垃圾分類等……比如有的農場會在送菜的同時取回會員家中收集的廚餘垃圾、帶回農場做堆肥,這是一種特別好的城鄉聯合的環保行動。還有的以休閒旅遊為主題的農場用廢棄木材改造成樸實美觀的傢俱和裝飾物,成本雖低、卻是很環保和有創意的。

環保這個領域,可以做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一些農人自己動手建造節能建築、在飲食中儘量減少葷食的比例、帶動周邊村民一起減少化學洗滌劑的使用等等。

這些環保細節沒必要全都做,但是作為生態農場需要有力所能及的行動。據我個人觀察,一般在環保細節上做得好的農場,其他各個方面也基本都比較靠譜。(文:Jing 編輯:耕讀工坊 僅供網友學習參考)

什麼樣的有機生態農場值得信任?生活達人總結出8看5觀察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