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从历史可知,北宋末年尽显国破家亡,黎民百姓惨受金人蹂躏。直到南宋,北方大部都为金人所占,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因金兵完颜亮帅兵大举南下,北方和中原百姓纷纷起义,而在山东有一支规模很大的起义军由耿京领导,而当时就有个文人就投奔了这支队伍,开启了抗金报国的人生经历。但在此过程中,他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两个最为可恶的叛徒,一个被他亲手砍杀,一个被他捆绑活捉。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大诗人—辛弃疾!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残暴金兵

辛弃疾是济南人,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出生时,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官, 但是心里却一直念念不忘宋朝,立志与金兵决一死战,以求恢复中原。辛赞常常给辛弃疾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自己爱国情怀自小就有了积淀,从此也注定了一生与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辛弃疾长大后,勤奋好学,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临走的时候,祖父辛赞特意叮嘱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多去探查沿线地形和金兵的政治情况,了解金人内部的消息。由于他一路上心思都在打探金人秘密上面,特别关注祖父叮嘱的话,到了燕京,果然没有考取进士。三年后,辛弃疾又到燕京去参加考试,对金朝内部的情况已经摸的很清楚。 令人遗憾的事发生了,祖父辛赞没有盼到南宋恢复收复中原就去世了。辛弃疾悲痛万分并决心继承祖父的遗志。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画像

次年,金人发兵入侵南方,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看到了机会,报国热情极度高涨,迅速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起义军。 在起义军中鲜有像辛弃疾那样有文才的人。辛弃疾受到了耿京的热烈欢迎,并派其掌管文书工作和起义军的大印。 辛弃疾当时对于各地的起义军都比较关注,告诉耿京,在济南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悉的一个和尚,名叫义端,深得兵法,若能拉过来共创大业,势必如虎添翼。耿京听了很高兴,就派辛弃疾去跟义端联络。几天后,义端就带着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义端由于和辛弃疾是老相识,关系很近,辛弃疾对义端也不曾怀疑。 谁料,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匆忙逃奔金军去。 耿京得知后,认为辛弃疾引进了奸细,火冒三丈,立刻要把辛弃疾砍杀。辛弃疾诚恳道:“义端偷印逃跑,我理当负责。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到期未果,愿意接受重刑。” 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后,就火速向金营方向追去,真是上天有眼,果然追上了义端。叛徒吓得惊慌失措,跪地求饶。辛弃疾心头之恨犹如燎原之火,拔出剑来砍了义端的头,大快人心,然后将其拴在马背上,赶回耿京营里。 耿京深感震撼,不仅原谅了辛弃疾的罪行,反而更加器重他。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画像

金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大举入侵南宋,企图灭掉宋朝。 十一月,宋军在宋朝名将虞允文带领下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江面上大败金军,全国各地听此消息,无不欢呼鼓舞,振奋人心。采石大战之后,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抚和镇压两种手段,企图瓦解北方抗金的义军。耿京的义军受到了严重威胁。辛弃疾跟耿京说:“抗击金兵,必要和朝廷取得联系,南北呼应;倘若此地失手,也可以帅兵向南。”耿京听取了辛弃疾的意见,就安排义军总提领贾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见宋高宗。贾瑞是武将,不识字,不懂朝见礼节,要求耿京派辛弃疾跟他一同前去。 最后耿京爽快答应!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历经艰难到了建康。宋高宗闻知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朝廷,非常欢迎,当日便在行宫召见了辛弃疾等人。待次日上朝,辛弃疾上奏了他代义军起草的奏章,并详细报告了起义军的抗金情况。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对贾瑞、辛弃疾也加封官衔。贾瑞和辛弃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兴高采烈地北上折回。不料,途径海州(连云港一带)时,听到噩耗。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起义军内部将领张安国人谋杀了。因当时金朝官府对起义军实施诱降来瓦解义军,张安国贪婪的嘴脸马上展现出来,为了贪图金人的赏赐,勾结耿京手下另一个部将,趁耿京没防备,闯进营帐把耿京残忍杀。投奔金军后,金朝把这个叛徒封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州官。起义军顿时群龙无首,都不愿跟张安国投降金军,大部分都解散了。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听此噩耗,痛心疾首,悲愤不已,决心铲除叛贼,为耿京报仇。海州纷纷愿意随同辛弃疾去除奸。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马不停蹄奔赴济州。 辛弃疾及其勇士到了济州官府时,奸贼张安国正设宴请客。闻知辛弃疾来了,心虚不已,不知来此何干,随后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只见张安国与其他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顿时火冒三丈。说时迟,那时快,不等张安国开口,一起拥上,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随即拉出衙门。附近士兵闻讯赶来,为时已晚,辛弃疾等人已将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不知所措,无人动手。辛弃疾见机宣布说:“朝廷大军将至。有愿抗金者,就加入我们部队里来!”士兵见此情景,又因他们多数原来是耿京手下,其心并不愿投降于金兵,上万人遂听从辛弃疾号召,加入义军部队。辛弃疾立刻率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押到建康后,南宋朝廷查清张安国的罪行后,立刻将其斩首示众。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在起义军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果断,当时他才二十五岁,便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使他名重一时。很快被朝廷任命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启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 他不顾自己职位低微,多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张,可惜朝廷反应冷淡,终未被采纳。后来,虽然辗转多地担任重要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还创建过一支“飞虎军”,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北伐中原的愿望。现实是残酷的,辛弃疾才干出众,但它性格豪迈倔强,执着于北伐恢复中原的热情,使他仕途坎坷,难以立足官场。在他四十二岁那年,竟受弹劾,官职罢免,从此远离仕途,开启了隐居生活。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隐居

晚年时,辛弃疾又被朝廷委派重任,到临安(今杭州)赴任。不料途中病种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辛弃疾饮憾病逝,时年六十八岁。据说临终时大呼“杀贼!杀贼!”令在场人,听后无不震撼!

辛弃疾存世诗词六百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金。所以他的诗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他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有的是表现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有的是表现对北方地区和百姓抗金斗争的赞扬;还有的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愤恨。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画像

我们回首辛弃疾的一生,他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可命运多舛,官场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令人起敬。终把满腔的热血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都寄托于自己的诗词之中。他抗金的英雄事迹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的诗词也将成为千古绝唱!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少年起义抗金,清除叛徒,临终大喊“杀贼”

辛弃疾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