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做分析,面對的往往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許多個問題。這時就要抽絲剝繭,找到最關鍵的問題。

如何梳理問題之間的聯繫,甄別不同問題間的因果,這才是最考驗思考能力的地方。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通常會遇到兩類“關鍵問題”,下面分別來講。

第一種“關鍵問題”:高維問題

什麼意思呢?我先舉個例子,大家往下看就明白了。

現在,假設你要開一家奶茶店,你覺得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也許很多人會說,奶茶要好喝,要有自己的爆款,要有規模品牌效應,店鋪要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等等。這些都沒錯,但都不是關鍵。

關鍵是什麼呢?我說一個,消費者的效益成本比。

即,消費者喝完奶茶後獲得的身心愉悅感,與他購買一杯奶茶所付出的時間、金錢甚至體力成本,這兩個數值之間的對比。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這個數值越高,生意越好;反之,則越差。

奶茶好喝重不重要?重要。但如果奶茶店開在一個人跡稀少的地方,這份“好喝”的奶茶能否厲害到讓顧客不惜走半個小時過來購買?

人流重不重要?重要。但你的奶茶喝起來跟袋裝衝出來的一個味道,即使你開在黃金地段,生意一樣也會被其他奶茶店搶走。

規模化經營重不重要?重要。但你連一家店的服務都做不好,顧客抱怨連天,你去開100家店只能把你的麻煩放大100倍。

想要做一家受人歡迎的奶茶店,要麼你去提升顧客使用產品的愉悅度(不僅僅只是喝奶茶,而是整個購買和體驗的過程),即公式的上半部分;

又或者,你可以想辦法降低顧客付出的成本,即公式的下半部分(如下圖):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找到這個關鍵,接下來就可以列出行動計劃,安排資源,一切順水推舟。

但這還只是店鋪的對外經營。對內的管理,又會有一大堆問題。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作展開。

其實豈止是開奶茶店,賣任何產品不都是這個道理嗎?

在這個例子中,效益成本比就是一個高維問題。它是對影響奶茶店成功的低維問題(人流,口感,服務等)的高度概括總結。

當我們將不同的低維問題進行梳理和簡化,再用一種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時,這就形成了一個高維問題(如下圖):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複雜問題的分析中。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關鍵問題,是因為只看到了一部分關鍵,而非全貌。

有個成語很好地形容這個現象:盲人摸象。

在片面的現象上糾結不清,一條路走到底,那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因為你的問題一開始就搞錯了。

不想做“盲人”,就要學會看全貌。看完了全貌,接著去做總結。總結出來的東西,不用唬人,也大可不必“牛逼”,只要能完整對應和解釋所有的現狀就好。

如何去訓練這個能力?很簡單,多去看一些商業案例的分析文章,甚至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博弈,這都是很好的思維訓練素材。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第二種“關鍵問題”:導火線問題

導火線,顧名思義,就是點燃一切的源頭,它是所有原因的原因。

導火線問題和高維問題的區別在於,高維問題是對現有問題的高度概括總結,是一種囊括與被囊括的關係;導火線問題不需要做總結,而是已經擺在那裡,你要用火眼金睛把它揪出來。

如果用邏輯思維中的兩種基本框架來類比,高維問題類似於歸納思維;導火線問題類似於演繹思維(如下圖)。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下面我同樣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經常收到一類年輕讀者的困惑,就是為什麼一份工作堅持不下來,自己也總是不受重視。

很多人一份工作做了幾個月就跳槽,再找下一份依然不滿意,於是接著跳。縱觀他短暫的職業生涯,沒有一家公司呆過超過一年,也沒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技能。什麼事情都只知道三四成,專業就更談不上。最後,他迷茫了。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我們用“導火線問題“的思路去探究,就很容易發現癥結所在。

表面上看似乎有許多問題。用他們的原話說,“感覺老闆不器重”,“就像個打雜的”,“接觸不到核心工作”,“沒有成長空間”......

但這都不是關鍵。因為任何一個年輕人,在剛畢業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對待。這是普遍共性,大家都這樣,不只有你面臨這些。

這時我們可以往後推理,為什麼老闆不器重?為什麼接觸不到核心工作?為什麼沒有成長空間?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你覺得是什麼?

這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你如果器重一個人,願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做,他身上什麼特質才會讓你做出這個決定?

我的答案是,潛力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一定想得到這個答案。

因為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潛力,所以老闆不重視你;因為老闆不重視你,所以交給你的工作都很普通;因為交給你的工作都很普通,所以讓你覺得沒有成長空間;因為覺得沒有成長空間,所以你馬上跳槽到下一家公司;因為你沒有意識到關鍵問題所在,所以你在下一家公司繼續上一個輪迴。


我們按照正向的邏輯捋一下,就不難發現,“沒有展示潛力”這個導火線問題是如何引發一系列連環問題的(如下圖):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此時,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呼之欲出,那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想辦法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性和行動力,這些都叫潛力。

如何去做,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篇幅有限,今天不作展開。

當然,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思維方法,所以簡化了許多外在條件。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並不一定都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展示了潛力但對方裝作看不見,這時的導火線問題就變成“老闆眼瞎”,你的解決思路也要隨之改變。

這就是導火線問題的推導方法:打破沙鍋,層層追問,最終抓住所有問題的源頭。

超級乾貨:最低效的思維陷阱,是不會找問題


以上就是兩類關鍵問題的特徵。我強烈建議大家,在開始任何一段分析的時候,先多花點時間去尋找正確的關鍵問題,這比你去找答案還要重要。

就像開車一樣,找問題是“方向”,找答案是“抵達”。先有方向,才能抵達;沒有方向,那是亂開,得回駕校重新學。

那麼如何保證自己找對了關鍵問題?最後Boy 分享三個“靈魂拷問”,幫助大家做檢查:

1. 它囊括了所有的已知問題嗎?2. 它是導致所有問題的源頭嗎?3. 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問題是否都能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