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自古君臣關係最為複雜,將相王侯一瞬加官進爵,一瞬跌入大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不過是天子腳下生活的人不能左右之事罷了。謀士之臣只願遇見明主,得以審時度勢,以便大業成時,成就功名。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劉邦有張良、陳平,項羽有范增。今天所講的這會具有傳奇色彩的已經年過70的謀略家便是輔佐項羽的范增。范增在一個不喜露面的謀略家,心中有奇計,在他70歲時才出山。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也就是在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項梁陣亡以後,他便輔助剛愎自用的項羽,是項羽的主要謀臣,後被封為歷陽候,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項羽是一位有著英雄氣概,能征善戰的大英雄。只是項羽生性多疑,自大罷了。

范增在時局中看出劉邦有著強大的抱負,會是項羽在奪取天下時的最強勁的對手,便向項羽進獻建議說要除去劉邦。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當時項羽有四十萬大軍,而劉邦只有十萬,這就是除去劉邦的最好時機,因此設下“鴻門宴”。在鴻門宴上范增就多次以玉佩示意項羽,項羽沒有反應。范增又讓項莊以舞劍為由,尋找機會,刺殺劉邦,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讓劉邦借尿遁逃脫,留下張良獻禮白壁玉斗一雙拖延時間。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范增知道此番讓劉邦逃脫,必將是“放虎歸山”,會給項羽帶來極為不利的後果。但在項羽心裡則認為殺劉邦是不義之舉,又有劉邦聯姻之顧慮。又不利於他一直以來樹立的重情重義的形象,以怕被天下人所恥笑。並認為劉邦在人才以及軍事謀略方面都不夠對自己造成威脅,就遲遲不動手殺劉邦,也就失去了時機。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亞父范增的足智多謀讓劉邦及其謀臣認為范增是擊敗項羽的一個突破點,其謀臣陳平就抓住了項羽多疑、自大的特點,來離間項羽與范增之間的君臣關係。

項羽派遣使者見劉邦,劉邦故意派人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美女豔舞,並命人好生款待,首先就給使者一個“重視”的印象。使者說他是代表楚霸王項羽來對劉邦表示慰問。劉邦的謀臣陳平聽到說是楚霸王項羽派來的使者,立即讓人撤下美酒佳餚,換上了粗茶淡飯。

七十歲出山輔佐“明主”的他,胸有成竹几定成功,為何黯然離開

當著使者面說:“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使者,原來是楚霸王派來的使者啊!你怎麼不早說啊?”使者回來後便將他在劉邦那裡所受的待遇告訴給了項羽,項羽懷疑范增與漢國私下勾結,大怒,就漸漸地奪取了范增的權利。

范增為西楚霸業鞠躬盡瘁,換來的卻是項羽的疏遠以及猜忌。范增以天下大事已大致確定,求讓自己告老還鄉,卻還沒到故鄉彭城,就因背上癰疽發作而死。蘇軾寫下《范增論》來感慨范增,“增不去,項羽不亡”。范增可謂是一位豪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