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真相後,我把早教班退了!

一節早教課少則一兩百,多則四五百,年花費高達上萬元甚至數萬元。我們既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卻又對名目繁多的早教理念抱有懷疑,更被這高昂的學費嚇得一哆嗦。

問題來了,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早教班?

丹丹老師給的標準答案就是:往下看↓↓↓

各位寶媽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

先問一下自己:

為什麼要給孩子報早教班?

期望上早教班達到什麼效果?

以下情況建議別上早教班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不適合去

周圍的人都帶孩子去上了,自己的孩子不去的話會不會被比下去?

我們不要被社會的浮躁和攀比控制了。難道將來你的孩子對音樂無感,你也非要逼著他隨大流學鋼琴嗎?

孩子有自閉症或發育遲緩——最好別去

無論早教班宣傳得多麼天花亂墜: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語言,提高社交能力和智商……

在丹丹老師看來,這種宣傳就像是“保健品能治病”一樣不可輕信。早教實現不了干預,更代替不了特教機構的作用。


發現真相後,我把早教班退了!


想提高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沒必要去

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是跟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學習人際關係,而不是同齡的小夥伴。

小孩子正確的社交路線應該是:

1.和父母/看護人進行親密地互動(奠定愛和安全感的基礎)

2.擁有一個固定的玩伴(熟悉小夥伴的行為模式)

3.有多個相對穩定的小夥伴(懂得簡單互動的交往規律)

4.形成自己的小小社交圈(學會與人愉快相處)

讓孩子提早掌握“小本領”——不如不去

“如果孩子提前學爬,那孩子爬樓梯的能力會不會就能超越同齡人?”

為了證明這個問題,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做了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小哥和小弟,小哥從10個月起每天都要進行10分鐘的爬樓梯實驗,為期6周。小弟則隨性玩耍,直到1歲多點時才開始為期兩週的訓練。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科學家搬來一個5級樓梯臺階,看誰爬得快。結果是……訓練晚且時間短的小弟!小弟在10秒鐘內就能爬上5級樓梯臺階,小哥卻需要20秒。

格賽爾因此得出了一個結論:

任何一項訓練或教育內容針對某個特定的受訓對象,都存在一個“最佳教育期”!


發現真相後,我把早教班退了!


太晦澀不懂?丹丹老師給你們翻譯成大白話:

這就好比雙十一的時候你很想趕在零點零分搶購心儀的商品,於是吃完晚飯剛過8點你就坐在電腦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購物車,廁所不敢上、孩子沒空哄,眼睛酸脹、脖子僵硬。

而你的朋友則是定好了晚上11點55分的鬧鐘,時間一到,和你一樣搶到了夢寐以求的商品。也就是說,你白等了4個小時,有這時間還不如給孩子讀個繪本、講個小故事。

教育孩子也是這個理兒。

只有當孩子的心智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外在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過早的教育,往往會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效果恐怕會事與願違。

在家如何給孩子早教?

早教班可以不去,但是早教不能少。

丹丹老師為大家總結了幾個關鍵詞:陪伴、對話、運動、閱讀、交際、探索。

序號關鍵詞做法1陪伴放下手機和手頭的事情,專心陪孩子玩和學2對話別總是自己唱獨角戲,多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3運動跟孩子一起做做操、扭扭腰4閱讀給孩子讀繪本,帶孩子去圖書館感受閱讀氛圍5交際多帶寶寶結識小夥伴6探索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多觀察、多體驗

以下情況建議去上早教班

帶娃太累,想舒緩壓力——可以去

無論是寶媽一人帶孩子,還是奶奶、姥姥幫忙帶孩子,總會難免身心疲憊。這時候帶著孩子去早教班,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自己也能放鬆緊張的心情,舒緩壓力。

提升自我,學專業育兒知識——放心去

與其說早教班是讓孩子成長,不如說是讓家長成長。

專業的早教機構,都有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的寶寶,把課程設計得既多樣化又有趣。我們可以跟隨老師學習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遊戲和知識。


發現真相後,我把早教班退了!


讓娃徜徉在玩具的海洋裡——盡情地去

早教機構大都有豐富的玩具和遊樂設施,比如木馬、滑梯、海洋球、沙丘等各種各樣好玩的玩具和遊樂設施。

估計光憑這點,很多寶寶也會愛上早教課。

錢多事少閒著無聊——大膽地去

土豪請隨意,與其在家大眼瞪小眼,不如去早教班和其他寶媽嘮嘮嗑,上進的寶媽還能和孩子度過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光,何樂而不為呢?


發現真相後,我把早教班退了!


但是,我們要謹記:僅憑一個月幾堂課的早教,根本改變不了孩子什麼。真想有所改變的話,那必須堅持將早教課上老師教的育兒理念和引導方式融會貫通到實際生活中。

如何為孩子挑選早教班?

選擇離家近、交通方便的早教機構

一個需要舟車勞頓才能到的早教機構,既會給寶媽徒增很多麻煩,還會降低孩子因為等待而消磨掉的興趣和期待。

硬件設施、衛生條件等一定要過關

玩具、設施太破舊,會增加孩子感染細菌、病毒的幾率;新裝修的機構更要慎重考慮,小心甲醛等有害物質損害孩子的健康。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和特色

每個早教中心都有自己側重點和特色,如一些注重情緒的引導,一些側重藝術細胞的培養。我們要根據自己所需選擇相應的早教品牌。

如果你還是拿不定主意,丹丹老師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去試聽,重點觀察以下指標:

  • 孩子是否排斥當前的環境(孩子的感受和喜好最重要)
  • 課堂中的其他孩子是否年齡相當(年齡差距較大的話成長水平不一,有些孩子總是大哭大鬧,很影響老師教學效果)
  • 孩子對老師的指令是否理解(主要看孩子的眼神和身體反饋)

簡而言之一句話,孩子該不該上早教班,丹丹老師給大家的標準答案就是:看家長能力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