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成都觀音閣裡一群聚在一起喝茶的男子。拍攝:Simon Urwin

成都西郊的彭鎮有一箇中國最古老的茶館,觀音閣。觀音閣的一磚一瓦已有300年的歷史,在現代化的浪潮下,這片歷史街區的街坊鄰里仍自豪地保存著自己的人文遺產和傳統的生活方式。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這家茶館供應的花茶產於雅安附近,取自喜馬拉雅山腳、青藏高原之下。拍攝:Simon Urwin

“老話說啊,四川‘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觀音閣的老闆李強一邊打開兩扇沉重的木門,一邊說道,“成都每個街角都有茶館,但是這個茶館和別處的都不一樣,這是一顆遺珠”。

走過土坯外牆和竹製桌椅,李強打開電燈,屋子一下亮堂起來,照亮滿牆醒目的標語。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觀音閣茶館 拍攝:Simon Urwin

“這家茶館歷經數百年曆史,好幾次都從彭鎮的大火中倖存下來,”李強說。他點燃了一個老柴爐,放上一個生鏽的茶壺,笑著補了一句,“它甚至還逃脫了現代開發商和他們的混凝土。這片地方都是這樣,都是正在消逝的古老中國裡倖存下來的一小部分,你可以自己四處看看。”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茶館裡的顧客 拍攝:Simon Urwin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午餐時分,茶館的一位小二正在享受熱湯。拍攝:Simon Urwin

茶館外,太陽正從馬市壩街邊的陶瓦屋頂上徐徐升起。一個瘦小的老婦人挑著滿滿一扁擔剛摘的青菜,穿著拖鞋晃晃悠悠地走進小鎮。此刻,她停在了賣皮蛋的小攤旁邊,和正在擺攤的小販寒暄。過一會兒,她也得出發去鎮上的主幹道永豐路尋找自己的顧客。

在彭鎮古老的民居中,我遇到了付芝湖(音譯),她正在她家的院子裡晾曬剛剛製作好的掛麵。她家的屋子有幾百年的歷史,現在是文物保護單位。她說:“許多有歷史的老村子都被拆了,還有一些重建成所謂的‘古鎮’,但這裡不是。這裡唯一的新東西就是外頭的水泥路,去年剛剛鋪好。”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56歲的付芝湖(音譯)是鎮上的麵館老闆,她正站在家族百年老屋的院子裡。拍攝:Simon Urwin

當地的廚師李斌(音譯)急衝衝地買了幾捆麵條,就趕回了自家的餐館。我跟著他來到店裡,嚐了一道四川特色菜——麻婆豆腐。

“這裡以前是國營食堂,為工人免費提供食物,”他晃了晃手裡的湯勺,指向牆上的照片。“我們不是富人,但我們瞭解自己的過去,這也是一種財富,”他說,“我們和別的地方不一樣。不管過去發生過什麼,我們都會珍惜。”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李斌正在店裡忙活 拍攝:Simon Urwin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一位顧客正在等待他的午餐 拍攝:Simon Urwin

我的旁邊坐著一位來自古城西安的男子,他說,“這裡呈現出的是不一樣的歷史,吸引人的不是宏偉的寺廟或博物館,而是簡單的日常生活。在這裡能夠了解到普通人的故事,而不只是皇帝的歷史。”

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雞市街的交叉口,有人給我介紹了當地的醫生徐慶元(音譯),他朝我咧嘴一笑,露出僅剩的幾顆門牙。因為意外的刀傷,他的手指還纏著幾圈發黃的繃帶。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徐慶元,彭鎮當地的中醫,旁邊是他的妻子,兩人坐在自家的診所裡。拍攝:Simon Urwin

“最近,我用眼鏡蛇頸部皮褶製成的藥酒,治好了我妻子的白血病,”他說,彷彿是為了讓我相信他的醫師資格。為了慶祝康復,坐在一旁的妻子加入我們,迅速點燃了一支香菸。

今年78歲的徐慶元從8歲起就師從蔣介石的貼身醫生學習中醫。他說,“所有的人,即使是卑微的人,都會被歷史的豐碑感動。”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圖中是應天寺的一位僧人。建寺一千年以來,這座佛寺曾多次遭遇火災,險些被摧毀。拍攝:Simon Urwin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小鎮的理髮師正在店裡等待顧客 拍攝:Simon Urwin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78歲的王碧如(音譯)在鎮上擺了一個皮蛋攤 拍攝:Simon Urwin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一個賣菜的老婦人 拍攝:Simon Urwin

我繞了一圈回到茶館,午前的陽光正從屋頂的洞裡傾瀉而出。老人們一言不發,凝視著遠方,彷彿被屋裡縈繞的水汽和煙霧迷住了。

茶和歷史:成都的“佳釀”

彭鎮永豐路,一輛單人汽車駛過商店 拍攝:Simon Urwin

在一個角落裡,我看到一位年輕女性正在給一個古舊的瓷器拍照,那是一個小雕像。

“這個茶館,這個街區,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我所瞭解的現代中國,”她說。“我來自廣州,在大城市裡,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去體驗過去,但在這裡,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就像歷史活過來了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