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交易所加速洗牌,熊市之下,焉有完所?

數字貨幣交易所加速洗牌,熊市之下,焉有完所?隨著用戶與流動性的雙重流失,數字貨幣交易所也遭遇了2018年以來最艱難時刻,三大交易所難以保持穩定盈利,類似於彩虹交易所的小型交易所艱難堅守在一線,大部分交易所不是破發就是跑路,將自己置於“幽靈所”的境況。

數字貨幣交易所加速洗牌,熊市之下,焉有完所?

這些被稱為“幽靈所”的交易所官網可正常打開和登錄,且具有連續性交易,但買賣掛單、交易曲線、成交金額等都呈現出機器人刷單的規律性特性。換句話說,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都在從事虛假交易,幾乎沒有真實用戶,宛如一個個“幽靈”交易所。

為什麼數字貨幣交易所會發展到目前這個局面?為何這些交易所明知沒有實際用戶仍苦苦支撐、營造虛假交易環境?總得來說,這些都是交易所行業長期野蠻生長、無視市場規律瘋狂逐利的結果。

數字貨幣交易所加速洗牌,熊市之下,焉有完所?

這樣的瘋狂增長在2018年有目共睹,無論什麼水平的平臺,都可以私建網站,自稱交易所,容納那些無處可投的空氣幣,狼狽為奸。在瘋狂追尋利益的背後,存在的問題已經慢慢暴露出,而這些問題都是交易所內部存在的問題。他們頻繁的融資、私募,傷害了普通用戶的利益,再不濟,在一切昭然若揭時,以跑路來結束這場戰爭。

大部分數字貨幣交易所往往都是蜂擁而至、極速搭建,模式與機制極其雷同並缺乏多處創新點,不具有長期發展的競爭力。對他們來說,他們一無技術,二無團隊,三無資金。這些交易所不僅缺乏充足的金融和技術背景,專業能力也是尚有不足;技術上,更是不具備成熟的技術開發能力,對網站的管理和維護難以達到專業化的水平,更別提高深莫測的黑客攻擊。而因他們的技術和團隊低檔次而導致的損失只能由用戶參與者自行承擔。

數字貨幣交易所加速洗牌,熊市之下,焉有完所?

在熊市催生的洗牌的情形下,交易所領域的兩極分化已昭然若揭,但從長遠角度看,數字貨幣交易所行業的進化不僅需要市場的優勝劣汰,更需要監管大局從更高維度採取措施,要監管加以懲治,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以及進入退出機制,但市場距離這一天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