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推荐丨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阿炳的《二泉映月》享誉世界,但对阿炳个人的形象仅仅停留于他戴在鼻梁上的那副一高一低的墨镜,其他关于他的身世、他的性格脾气、他的配偶等几乎很少了解。黑陶在他的新书《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中,通过对十六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的深入访谈,力图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音乐教授黎松寿回忆了1950年第一次为阿炳录音时阿炳的激动和第一次正式舞台演出时的轰动;无锡业余画家朱学津为阿炳所作得四幅全身像的油画和国画,真实再现了阿炳卖艺时的神态、衣着装束;著名锡剧前辈艺人邹鹏回忆了阿炳为学艺四处虔诚地拜师学艺,虽穷却不肯接受他人施舍的志气……他们或是阿炳的邻居,或因为父辈的原因跟阿炳有了交集,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阿炳对音乐艺术的痴迷、日常生活的困顿、街头卖艺的点点滴滴、个人的成长经历等,为我们还原了更为逼真丰满的阿炳形象。

黑陶为了尽可能接近某种真实与客观,并未有过任何的加工,也使得阿炳在各人眼中有着近乎矛盾的性格表现。如邹鹏就认为阿炳很有傲气,即使在他人家吃碗馄饨都坚决拒绝;而在无锡著名道人华寅生的眼中,阿炳向他母亲借钱却是从来不还的。这种带有主观烙印的描述,并不妨碍我们无限接近阿炳的真实形象——在染上烟瘾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会为了生活唱一些荤段子,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都没有变,保留着作为艺人的风骨和志气。这也就不难理解在诸多阿炳的出版物中,阿炳的形象得到不同程度的美化。但就读者而言,有才华、有缺陷的阿炳是更为真实的存在,他在双目失明之后,还能潜心于艺术的追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切中时弊,这无疑更为难得。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当年见证过阿炳生活知情者的点滴回忆,对某些有关阿炳的争议进行了佐证。比如有关阿炳父亲华清和的死亡时间,华寅生通过当年的一份“拨付协议”,将华清和死亡时间推定在阿炳三十二岁(即1924年)之后,而非杨荫浏先生所介绍的“阿炳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 之说。书中还附有阿炳户籍档案照片、杨荫浏1952年版的《瞎子阿炳小传》、1983年版的《阿炳小传》等,对照着看,会让读者对阿炳的生平以及当时他的生活状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黑陶作为一名生活在阿炳故乡的作家,在书中用寻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为读者追摩无限逼近于真实的阿炳肖像,显现了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让读者对阿炳的音乐、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经历过往有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书评推荐丨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中国民间音乐家,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大师。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不朽经典。

本书作者通过数年寻访,对十六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受访者中,有阿炳抚养过的非嫡亲孙女钟球娣,有1950年阿炳录音时的在场者黎松寿,有阿炳的邻居许忆和,有当年洞虚宫内常替阿炳买酒读报的道士华寅生,有与阿炳有着深厚交情的锡剧前辈艺人邹鹏,有20世纪50年代无锡《晓报》记者华钰麟,有无锡文物专家钱宗奎,有无锡第二代“小热昏”艺人尤茂盛、周仁娣夫妇,等等。他们谈及了阿炳对音乐艺术的痴迷、日常生活的困顿、街头卖艺的点点滴滴、个人的成长经历等不同层面,他们这些血肉丰满的感性回忆,为我们摹绘出一幅逼近于真实的、在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处长久挣扎的盲人音乐家肖像。

书评推荐丨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292次推送

书评推荐丨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点击阅读原文,就能购买这本《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