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說到三國,曹操、劉備、孫權作為三足鼎立局面的開創者,自然佔據了最多的話題。

曹操的父親曹嵩,花大價錢買了一個太尉來當,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名聲很高,不過在宦官弄權的靈帝時期,太尉的權利也十分有限。“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由此可知,曹操既是一個官二代,更是一個富二代。

劉備出門在外,打出的旗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孝景皇帝玄孫”,兩百多年前的祖宗拿出來當招牌,說白了劉備就是一個落魄潦倒、織蓆販履的窮二代而已;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孫權據說是孫武的後裔,“蓋孫武之後也”,這個說話估計有待考證,但是孫權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則是確確實實的。孫權的父親孫堅,生前做到了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的職位,但在他戰死之後,孫策率部依附了袁術。當時的孫權還十分年幼,即未享受父親的官,也未沾到父親的富,貼切地來說,孫權應該算是一個英雄二代。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按年年紀來論,孫權其實是晚輩。孫權的父親孫堅與曹操、劉備才算是同輩人,他們都是從黃巾之亂開始打拼天下,後來又共同討伐過董卓。當時孫堅展現出來的能力與曹操相比較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若非孫堅不幸戰死,曹操邀請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如果唯二選擇天下英雄,只怕與曹操並稱的應該是孫堅吧!

無論演義中還是正史記載,孫堅都稱得上是一位英雄人物。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孫堅年輕的時候,就展示出過人的膽略和出眾的才智。17歲就曾隻身提刀,智擒盜賊,並受到郡縣表彰,擔任了校尉一職。之後孫堅又數次討伐叛賊有功,名聲大振,當上了縣丞一職。孫堅在任職期間公正廉潔,廣受擁護。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風雨飄搖的東漢朝廷動搖一切力量組織鎮壓。孫堅召集鄉勇,毅然加入征討隊伍。他作戰異常勇猛,時常孤軍深入敵中,奮勇殺賊,毫無懼色。史書《三國志》中有相關記載:“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狀聞上,拜堅別部司馬。”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三年之後,孫堅又率軍平定了長沙區星之亂,被朝廷封為了烏程侯。烏程是吳郡下屬的一個縣,因此烏程侯是縣侯的級別。

在東漢列侯的劃分中依次包括:縣侯、鄉侯、亭侯等。簡而言之,縣侯的封地是一個縣,鄉侯的封地是一個鄉,亭侯的封地是一個村。

關羽斬顏良,幫助曹操解白馬之圍,曹操上奏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劉備白帝城託孤,囑咐劉禪要以對待父親的態度來對待諸葛亮。劉禪登基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相比之下,三十二歲的孫堅在朝廷沒有強硬地後臺支撐,憑藉著多年戰場英勇殺敵,立下的軍功,能夠獲得縣侯的爵位,其份量之重、實力雄厚可見一斑。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事實上,孫堅在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時的英勇表現,完全配得上縣侯的這份榮耀。

當時十八路諸侯之中,一方面畏懼董卓西涼軍之勇,另一方面各自打著利益的算盤,並不齊心。孫堅在各路諸侯之中,猶如一股清流,為了復興朝廷,完全拋開個人得失,堅決與董卓正面交鋒,而且一路捷報頻傳,所向披靡。演義中,眾所周知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橋段,正是作者羅貫中從史書中移花接木,借用了孫堅的功績。

孫堅一路斬兵殺將,直指洛陽。孫堅的無畏和勇猛讓董卓都心生畏懼,並遷都長安暫避其鋒芒。

孫堅一路高奏凱歌,揚名立威。士氣強盛到讓一些心懷鬼胎的盟友都感到擔憂,害怕孫堅且戰且勝,勢力會越來越大,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董卓,“堅若得洛,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於是,暗地裡拖延孫堅部隊的糧草供給,給他使絆子。

然而,孫堅的英雄又豈是董卓可比。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當時,董卓為了避免與孫堅針鋒相對,便出了一招結親的辦法,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孫策,欲與孫堅結秦晉之好。可是讓董卓沒有想到的是,結親的提議遭到了孫堅拒絕,而且態度十分決絕,毫無商量的餘地。《三國志》中記載了當時孫堅的原話,“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自古忠奸有別又豈可同流合汙,孫堅此話大義凜然,誓與國賊董卓劃清界限,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可惜多年之後,孫權為了鞏固孫劉聯盟,想與關羽接下姻親之好,卻被關羽羞辱“虎女焉能嫁犬子”,對比之下,孫權實在有辱其父江東猛虎的威名。

曹操是官二代,劉備是窮二代,二人皆是創業之主,那孫權是什麼呢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孫堅半生拼搏,為匡扶天下赴湯蹈火,無所畏懼。雖然孫堅在戰場上不幸身中流矢身亡,壯志未酬,但他的英勇和忠貞在爾虞我詐的亂世之中,也可堪英雄之名!

(此為原創作品,禁止任何抄襲或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