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在吳三桂開關獻城的情形下,率大軍南下幫助吳三桂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消息剛傳到南明小朝廷時,許多明朝官員甚至歡欣鼓舞,稱讚吳三桂有計謀,居然使得驅虎吞狼之計,能夠借來清軍為崇禎皇帝報仇。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清軍入關時形勢

可惜他們想的還是太天真了,在赫圖阿拉山溝裡出來的滿清政權被中原富饒的花花江山晃花了眼,來了就不肯走了,在滿清封官拜爵的刺激下,原本與起義軍一接即潰的原大明官軍也變得作戰勇敢起來,在以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為首的漢族藩王率領之下(還有一個被李定國幹掉的孔有德),滿清平定了南明各部的割據勢力,基本統一原明朝管轄範圍。

而在北方地區,從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拉攏科爾沁蒙古,皇太極時期則擊敗了喀爾喀蒙古,收編了林丹汗的領地和部落,因為皇太極的突然去世和對中原地區的作戰,所以西北地區依舊是蒙古貴族的勢力範圍。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準噶爾汗國

在西北地區佔據統治地位的當時是西部蒙古衛拉特部,在清朝他們也叫做厄魯特部,而在明朝時期他們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瓦剌,他們在天聖可汗也先的帶領下,在土木堡幾乎是全殲了明英宗朱祁鎮親率的五十萬大軍,並俘獲了明英宗,隨後他們抓著明英宗叩關並直逼北京城下,關鍵時刻於謙(不是抽菸、喝酒、燙頭那位)組織了北京保衛戰,又為大明續命一百多年,但是正是土木堡之變它使得武將與勳爵的精英基本損失殆盡,破壞了朱元璋設想的文官、武將、勳爵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間接造成了後期明朝文官政治的輝煌,有人說明亡於萬曆或是嘉靖,其實在土木堡之後,明朝的滅亡的病根已經埋下了。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土木堡之變

康熙年間,準噶爾部出了一位傑出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噶爾丹,源自於藏語“甘丹”,是“兜率天”的意思,兜率天是藏傳佛教經典裡釋迦牟尼成佛之前住的地方,也是未來佛彌勒佛居住的地方,在道教傳說裡太上老君就住在三十三天裡的兜率宮裡,也算是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噶爾丹

噶爾丹生於順治元年,也就是與清軍入關一年,他的父親是準噶爾部的著名領袖巴圖爾琿臺吉,藏蒙二族都是信仰喇嘛教,噶爾丹不到十歲的時候,西藏地區的黃教上層特意派人前往準噶爾部,認定噶爾丹是西藏一位大能的轉世靈童,隨後便帶噶爾丹到日喀則的扎什布倫寺學習佛法。

但是噶爾丹開始並不是汗位的繼承人,直到他的哥哥僧格被對頭的車臣汗部落派人刺殺,噶爾丹則從黃教還俗,並在黃教的支持下當上了部落首領,並且積極備戰,終於擊敗了刺殺僧格的車臣汗及卓特巴巴圖爾的勢力,並在眾人的擁戴下登上了準噶爾汗的位子。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噶爾丹部落

而這時候的康熙也是非常忙碌,先是除鰲拜,後來又是撤三藩,然後又是收復臺灣,好一陣忙碌,雖然也聽聞西北的準噶爾部有些動靜,無奈鞭長莫及,再加上精力有限,也就沒顧得上。

好不容易等到中原無事,還沒等康熙收拾噶爾丹呢,噶爾丹這邊就又捅婁子,在俄國政府的支持和慫恿之下,噶爾丹派兵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部,後來更是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的人馬,進入到清政府直轄的區域烏珠穆沁附近,與清政府軍發生了軍事磨擦。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康熙

筆者曾經在《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一文中曾經提到過,自古華夏王朝的威脅都是來自北方,不是東北就是西北,清政府的老巢在東北地區,所以西北地區的蒙古人是他們防範的重中之重,滿清對蒙古一直實行抑制政策,終滿清一朝,蒙古人口也未能突破百萬之眾。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帝玄燁親率大軍於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交戰,後來又經過兩次決戰,終於擊敗噶爾丹的勢力,噶爾丹眾叛親離,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佔據了他的根據地伊犁,並投靠康熙兩面夾擊,噶爾丹在絕望中服毒自殺。

為什麼從康熙到乾隆都要平定準噶爾,歷史告訴你漢武帝也會那麼做

雍正

後來雍正時期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中央朝廷,雍正派大將年羹堯平定,此後準噶爾時戰時和,最後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徹底平定準噶爾部,共歷時三朝68年,中央政府完全消除叛亂,維護了帝國的領土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