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说的功力

点击下方,音频内容更精彩呦~@^_^@~

内容摘要:

南朝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景之乱被陈蒨的叔叔陈霸先和后来的敌人王僧辩率军平定了。

那一年,兵荒马乱,一路上都是白骨累累,平头百姓韩子高在河边等着搭军士们的顺风车回家乡。

那时候,未来的皇帝陈蒨还是个即将赴任吴兴的太守,他的马正好经过那条河。

缘就是这么妙不可言,陈蒨就这么遇见了韩子高。

那时候的韩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陈蒨一看到他就很喜欢,上来就问他说:“能事我乎?”韩子高答应了。

这时候的韩子高,还没有正经名字,只有一个小名叫“蛮子”。于是,陈蒨替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韩子高。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说的功力

时至今日,韩子高“男宠”,“男皇后”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在明朝以前,韩子高是一个很正经的忠臣。

他忠于文帝,安邦救国。十六岁起跟随文帝就恭谨有礼、勤于侍奉、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大了一点学习骑射武艺,胆识过人,逐渐开始帮文帝带兵打仗,还曾经救过文帝的性命,立下汗马功劳。直到文帝去世高宗继位,韩子高因为兵权过重受到猜忌,被诬告谋反,赐死时仅三十岁。

《陈书》中评价韩子高“无爽于臣节”,可见其忠义。

韩子高形象的转化,是由历史进入艺术的时候,被进行了艺术加工。

王世贞的《艳异编》直接把他编进了《男宠部》,还有王骥德的《男王后》更是定了强调,而冯梦龙的《情史》中,不仅写韩子高的外貌“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更是以相当少儿不宜的叙述,把韩子高写成一个靠美貌和身体上位的妖孽。说陈文帝要立他为男皇后,最后因为多方压力放弃了。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说的功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朝的小说作家集体搞事情,把韩子高的形象妖化成这个地步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正史的叙述,的确有可乘之机。

陈文帝和韩子高那段神奇的邂逅和追随,以及后来神奇的“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陈书》)。

可是如果真的都这么理解,那么大概所有想要树立明君贤臣形象的帝王都要大叫委屈了。随便找找吧,比如唐太宗跟魏征“多次引入卧内,访以得失”;跟长孙无忌有“常令出入卧内”……这种记载都稀松平常,人家陈文帝不过是觉得韩子高伺候的好,怎么就被歪曲成这样了呢……

第二,韩子高的出身,应该才是让冯梦龙之辈大做文章的重点。

古来中原重文轻武,魏晋南北朝又重视门第出身,韩子高一个普通平民百姓,居然因为跟文帝见了一面就飞黄腾达,最后居然还因为功高盖主而被人忌惮,你说这是不是太不寻常,大有问题?

还说不是靠脸上位的?

其实呢,硬要说韩子高靠脸上位,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在河畔初遇之时,若不是他出众的容貌,陈文帝大约也不会看上他,让他跟随。

可是陈文帝最初给他的定位,就是一个仆役或者侍卫,是韩子高自己一步一步凭借努力,让陈文帝渐渐委以重任。

一开始,韩子高跟在陈文帝身边,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陈蒨,常常带着刀为陈蒨防身,也常为陈蒨端盘子送酒食。陈蒨性子急,韩子高总能领悟其意。

刚长大一点,他就努力学习骑射,处事勇敢果决,希望做个将帅之人,带兵打仗。这个时候开始,才有了那一句“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是他的努力,让文帝给了他这样的信任,甚至陈蒨做梦骑马从山上掉下来,都有韩子高来救自己。

后来讨伐张彪、王琳,几次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凭借军功以平民之身跻身将相之列。韩子高的奋斗史,简直就是一部超级励志大剧。十六岁那年的他,大概从来也没想过今后可以指挥那么多的兵马。

可惜,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被新帝赐死。

另外,明朝同性之风盛行,应该也是那些明朝小说家们喜欢发挥臆想,去杜撰韩子高的一个原因。

不过于他而言,绽放过,绚丽过,大约也不枉此生了。至于后世的评价与揣测,全由人去说吧。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说的功力

附上冯梦龙《情史》节选,感受一下古代耽美小说的功力。

陈子高,会稽山阴人也。世微贱,业织履为生。

侯景乱,子高从父寓都下。

是时子高年十六,尚总角,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即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

陈司空霸先,时平景乱,其从子茜,以将军出镇吴兴,子高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求还乡。茜见而大惊,问曰:“若不欲求富贵乎?盍从我!”

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茜嫌其俗,改名之。

茜颇伟于器,子高不胜,啮被,被尽裂。茜欲且止,曰:“得无创巨汝邪?”子高曰:“身是公身也,死耳,亦安敢爱?”茜益爱怜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