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說的功力

點擊下方,音頻內容更精彩呦~@^_^@~

內容摘要:

南朝梁承聖元年(公元552年),侯景之亂被陳蒨的叔叔陳霸先和後來的敵人王僧辯率軍平定了。

那一年,兵荒馬亂,一路上都是白骨累累,平頭百姓韓子高在河邊等著搭軍士們的順風車回家鄉。

那時候,未來的皇帝陳蒨還是個即將赴任吳興的太守,他的馬正好經過那條河。

緣就是這麼妙不可言,陳蒨就這麼遇見了韓子高。

那時候的韓子高“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陳蒨一看到他就很喜歡,上來就問他說:“能事我乎?”韓子高答應了。

這時候的韓子高,還沒有正經名字,只有一個小名叫“蠻子”。於是,陳蒨替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韓子高。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說的功力

時至今日,韓子高“男寵”,“男皇后”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實際上,在明朝以前,韓子高是一個很正經的忠臣。

他忠於文帝,安邦救國。十六歲起跟隨文帝就恭謹有禮、勤於侍奉、十分善於察言觀色。大了一點學習騎射武藝,膽識過人,逐漸開始幫文帝帶兵打仗,還曾經救過文帝的性命,立下汗馬功勞。直到文帝去世高宗繼位,韓子高因為兵權過重受到猜忌,被誣告謀反,賜死時僅三十歲。

《陳書》中評價韓子高“無爽於臣節”,可見其忠義。

韓子高形象的轉化,是由歷史進入藝術的時候,被進行了藝術加工。

王世貞的《豔異編》直接把他編進了《男寵部》,還有王驥德的《男王后》更是定了強調,而馮夢龍的《情史》中,不僅寫韓子高的外貌“容貌豔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更是以相當少兒不宜的敘述,把韓子高寫成一個靠美貌和身體上位的妖孽。說陳文帝要立他為男皇后,最後因為多方壓力放棄了。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說的功力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明朝的小說作家集體搞事情,把韓子高的形象妖化成這個地步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正史的敘述,的確有可乘之機。

陳文帝和韓子高那段神奇的邂逅和追隨,以及後來神奇的“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陳書》)。

可是如果真的都這麼理解,那麼大概所有想要樹立明君賢臣形象的帝王都要大叫委屈了。隨便找找吧,比如唐太宗跟魏徵“多次引入臥內,訪以得失”;跟長孫無忌有“常令出入臥內”……這種記載都稀鬆平常,人家陳文帝不過是覺得韓子高伺候的好,怎麼就被歪曲成這樣了呢……

第二,韓子高的出身,應該才是讓馮夢龍之輩大做文章的重點。

古來中原重文輕武,魏晉南北朝又重視門第出身,韓子高一個普通平民百姓,居然因為跟文帝見了一面就飛黃騰達,最後居然還因為功高蓋主而被人忌憚,你說這是不是太不尋常,大有問題?

還說不是靠臉上位的?

其實呢,硬要說韓子高靠臉上位,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在河畔初遇之時,若不是他出眾的容貌,陳文帝大約也不會看上他,讓他跟隨。

可是陳文帝最初給他的定位,就是一個僕役或者侍衛,是韓子高自己一步一步憑藉努力,讓陳文帝漸漸委以重任。

一開始,韓子高跟在陳文帝身邊,恭敬謹慎,盡心盡力地侍奉陳蒨,常常帶著刀為陳蒨防身,也常為陳蒨端盤子送酒食。陳蒨性子急,韓子高總能領悟其意。

剛長大一點,他就努力學習騎射,處事勇敢果決,希望做個將帥之人,帶兵打仗。這個時候開始,才有了那一句“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是他的努力,讓文帝給了他這樣的信任,甚至陳蒨做夢騎馬從山上掉下來,都有韓子高來救自己。

後來討伐張彪、王琳,幾次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憑藉軍功以平民之身躋身將相之列。韓子高的奮鬥史,簡直就是一部超級勵志大劇。十六歲那年的他,大概從來也沒想過今後可以指揮那麼多的兵馬。

可惜,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就被新帝賜死。

另外,明朝同性之風盛行,應該也是那些明朝小說家們喜歡發揮臆想,去杜撰韓子高的一個原因。

不過於他而言,綻放過,絢麗過,大約也不枉此生了。至於後世的評價與揣測,全由人去說吧。

感受下明朝耽美小說的功力

附上馮夢龍《情史》節選,感受一下古代耽美小說的功力。

陳子高,會稽山陰人也。世微賤,業織履為生。

侯景亂,子高從父寓都下。

是時子高年十六,尚總角,容貌豔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即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

陳司空霸先,時平景亂,其從子茜,以將軍出鎮吳興,子高於淮渚附部伍寄載求還鄉。茜見而大驚,問曰:“若不欲求富貴乎?盍從我!”

子高許諾。

子高本名蠻子,茜嫌其俗,改名之。

茜頗偉於器,子高不勝,齧被,被盡裂。茜欲且止,曰:“得無創鉅汝邪?”子高曰:“身是公身也,死耳,亦安敢愛?”茜益愛憐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