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泱泱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君臣父子,人們一向不敢逾越了規矩,尤其是古人相當注重避諱這方面的事情,這體現在了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他先不說,古人在名字這方面避諱就非常多,有的時候苛刻到不可理喻。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舉個例子,詩鬼李賀,他父親名字有個“縉”字,與“進”士同音,注意哦,只是同音,這就已經犯了忌諱了,要避諱不能參加進士科考,這對於李賀來說打擊是很大的,即使後來韓愈盡全力幫李賀也沒用,依然無法阻止封建腐朽勢力對知識分子的壓迫,李賀一生都無法入仕,二十七歲就鬱鬱寡歡與世長辭。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在大明朝,權利愈發的集中在中央,那麼百姓、文武百官、皇室又會因為避諱什麼發生什麼趣事呢?跟著朱元璋走南闖北打天下的徐達,有個兒子叫徐輝祖,起初他不叫這個名字,叫允恭,九歲的時候,朱允炆出生,“允”字重複,讀音也一樣,無奈改名,才變成後面的“輝祖”。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明朝的皇帝都是姓“朱”,前面說過因為和皇室的名相同音相同都要改名,那老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這不是對皇帝最大的不敬麼,想想看,某個百姓在家門口喊一嗓子:“那誰誰誰,過來我家幫我合計合計這豬咋殺!”,剛說完,就被一群錦衣衛摁住,打入大牢,秋後問斬,還沒處說理,你說冤不冤?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不過呢,朱元璋也是從農民混起來的,他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怎麼可能讓自己的百姓吃不上豬肉,朱元璋就想了一個好辦法,自己的姓不能改,那就把豬的稱呼變了唄,這樣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子民吃豬肉,也不會落下話柄,特意頒佈了法令,將更名為“豕(shǐ)”或“彘(zhì)”。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豬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皇室可不止只有一個“朱”姓吧,總得要有名吧,所以,在《大明律》裡特地寫上了一條“凡上書,若奏事誤犯御名及廟諱者,杖八十。余文書誤犯者,笞。若為名字觸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廟諱,聲音相似、字樣個別,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你上書言事犯諱了,會被打八十大棍,觸犯了皇室名字的,打一百大棍,如果只是冒犯了廟諱、御名其中一個字,亦或者只是音同形不同,則是不會問罪的。

明朝皇室宗親都姓“朱”,百姓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想到了辦法

按照現代人的思想理解,因犯諱改名字或者因此而犯法是無法理解的一件事,但在封建時代,君主專制的年代來說,這件事再正常不過,皇帝是天子,必須要和文武百官、普通老百姓區分開來,君、臣、民之別永遠是不能混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