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最近由於清宮劇《延禧攻略》的熱播,乾隆登上微博熱搜榜,這次靠的不是才華和美貌,不是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竟然是因為“蓋章”。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位“書畫痴”,作為皇帝,他有著獨天得厚的資源,收藏也是無人能及,而這卻都敗給了他專寵——章印。

《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給乾隆的《快雪時晴帖》一共220枚鈐印,乾隆一人獨蓋172枚,還大筆一揮最後寫了一個“神”字!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快雪時晴帖》王羲之

《中秋帖》出自王羲之兒子王獻之之手,整個帖子只有三行,全文22個字,我們乾隆皇帝在這個帖子上蓋了80多個章。

真不愧是蓋章狂魔,高興時拿出來蓋一個戳戳,不高興時拿出來又蓋一個戳戳,就是這麼任性~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就連一起放在宮內“三希堂”中的稀世珍寶都不放過呢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快雪時晴帖》,為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墨寶,以行書寫成,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摹本。此帖材質為紙本,尺寸縱23釐米,橫14.8 釐米。如今則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至明清年間,為降清明官馮銓所藏有。康熙十八年(1679年),馮銓之子馮源濟將此墨本呈獻給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與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一起放在宮內“三希堂”中,成為“三希堂”第一珍品。

▼王獻之 《中秋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中秋帖》為晉代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寶,現藏故宮博物院。草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

▼王珣《伯遠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伯遠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共5行47字,縱25.1cm,橫17.2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印章就是我的個性簽名

這麼多的印章,很多都是一套一套的。三件套有幾十個,還用不同質地做了好幾套。也有不少十幾件一套的,每套存在同一個印匣裡。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而且乾隆對蓋印也很有講究,他收錄在《石渠寶笈》裡的藏品,必須統一蓋五個章,分別是“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及“宜子孫”。

除此之外,乾隆還得在書畫作品上秀個定位,以此來區別收藏地點,這類印章有“乾清宮鑑藏璽”、“養心殿鑑藏璽”、“重華宮鑑藏璽”、“御書房鑑藏璽”等,所以我們看到的“牛皮癬”,原來是乾隆的印章大組合啊!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元音壽牒”組印

乾隆毀了書畫作品嗎?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就收在《石渠寶笈續編》裡/故宮博物院

雖然乾隆爺自己印得很開心,有人卻覺得他是在暴殄天物。在書畫上用印是有講些究的,連外行人都會覺得弄得密密麻麻並不好看。

一般來說,一幅作品上的印不會過多,收藏章則會放在書畫的邊角區域,儘量不去破壞畫面。

你看同樣沉迷藝術的宋徽宗,不僅發明了“宣和裝”這種裝裱式樣,而且“宣和七璽”也特別規矩。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宣和七璽”/中國美術館

其實,乾隆對篆刻也不是沒有研究,他還有自己的偶像呢。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皇上第六次南巡,對文彭治印一見鍾情,在《清高宗御製詩》裡,詠題文彭治印的詩歌多達十三篇。

既然乾隆對印章也有所見解,他用印為啥這麼一言難盡呢?

一方面,在書畫上用印、題詠的確是一種潮流,《人騎圖》捲上不僅有乾隆的印,也有安國、袁夢鯉、項元汴、王時敏、王掞等收藏印記,很多書畫在裝裱時還會有拖尾,可以用來寫觀後感。

當然了,流行並不意味著就能隨便蓋。

到乾隆這兒,或許因為是個太平盛世,皇上又個性張揚,嗜古成癖,免不了劍走偏鋒啊。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