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婺源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鎮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和古徽州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銅都德興市。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縣境地處中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區的特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婺源徽劇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劇種。清乾隆年間,(老)“慶昇”、“彩慶”、“同慶”、“大陽春”等徽班就先後在婺源搭班演出。嘉慶三年(1798年),當時為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回鄉祭祖時,將其父曹文埴創立的“華廉”戲班改為“慶昇”班,並將該戲班帶回婺源曉鏞。此後陸續有20多個徽劇班社先後在婺源演出,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號稱“京外四大徽班”的“慶升”、“陽春”、“同慶”、“彩慶”徽班。與此同時,婺源當地也先後組建了不少徽班,並以自己的不同特色向外發展,四處巡迴演出。光緒年間,婺源中雲村王旺金組建“洪福林班”,演員以婺源人為主,在皖南和江西、浙江毗鄰地區演出。此外,“梓塢班”、“仙舞臺”、“王和福”、“新陽春”、“新鴻春”等班社,在安徽、江西和浙江一帶演出、擴展。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儺舞是遠古時期舉行“驅鬼逐疫”祭祀儀式時跳的一種舞蹈。它源於原始巫舞,孔子在《論語》中就有“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的記載。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又稱“舞鬼戲”。在古代人們用儺舞來表達的是對祖先的崇拜和敬畏,人們相信表演儺舞能夠保護自己的村莊,能夠讓村裡戶戶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每年的春節期間以及重要的節日,婺源都會表演儺舞。婺源儺舞主要分佈在中雲鎮坑頭村,鎮頭鎮遊山村,許村鎮汾水村,秋口鎮長徑村、李坑村、金竹坑村,江灣鎮江灣村、古蜀地村、粟木坑村,段莘鄉慶源村,沱川鄉理坑村、溪頭村等地。其中秋口長徑村和段莘鄉慶源村兩處的節目最豐富,表演最精彩,保留較完整。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婺源“三雕”藝術主要附著於徽州“古建三絕”(古民居、古祠堂、石牌坊)身上,為磚、石、木三種民間雕刻藝術的總稱。婺源“三雕”藝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起源於唐代,明清時期達於鼎盛。其產生和發展的社會背景主要有四:一是徽商的興盛;二是徽州文風鼎盛;三是封建住宅等級制,使富而不貴的徽商在住宅的佈局和裝飾上不得不有所顧忌;四是徽州“邑中多巧藝”,明清時徽州百工競技,會使出渾身解數,巧奪天工,為三雕藝術的輝煌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與機遇。

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婺源

歙硯,因硯石產於婺源縣溪頭鄉的龍尾山而又名龍尾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唐代,婺源屬歙州,因以州名物而習慣稱歙硯。龍尾硯石質優良,具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觳裡,金聲而玉德”之特點,為歷代所推崇。蘇東坡為求得龍尾硯曾寫下了讚譽有加的《龍尾硯歌》,黃庭堅在其《硯山行》中留下了“日輝燦燦飛金星,碧雲色奪端州紫”的感嘆,蔡襄更是由衷發出了“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的感慨。龍尾硯天然紋理美觀多樣,有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銀暈、龍鱗、玉帶、豆斑等數十個品種如今,婺源制硯藝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泛汲取書畫、金石、石雕等藝術門類的營養,生產出更具文化意蘊,同時也更具現代審美意識的硯臺,被當代書畫家譽為“硯國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