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問我們什麼是民族英雄?書上說:民族英雄是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是一個民族在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鬥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為國為民的民族英雄,其中不乏有一些英年早逝的,今天就來說一說!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奴婢的私生子。霍去病精通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霍去病剛滿十八歲的時候就隨舅舅衛青出征匈奴,帶領八百騎兵,深入敵方數百里,長途奔襲,斬敵二千餘人。霍去病十九歲的時候曾兩次率兵出擊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霍去病用兵靈活,勇敢果斷,每戰必勝,深得漢武帝信任,漢武帝獎給他豪宅,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後來,霍去病在24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如果霍去病不早早病逝,匈奴根本不敢再來犯,大漢王朝可以征服更多的領土,也可以大大減少戰爭的消耗。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岳飛

岳飛,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字鵬舉。岳飛19歲時投軍抗遼,相傳臨行時,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成為岳飛終生的信條。1129年,金帥金兀朮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十戰十捷,於次年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之後岳飛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麼,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未果,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1140年兀朮再次大舉南侵,岳飛於郾城大破金兵柺子馬、鐵浮圖,粉碎了柺子馬、鐵浮屠不可戰勝的神話,“岳家軍”從此威名遠揚,所向披靡。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節節勝利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秦儈為掃除和談障礙,指使手下作假證,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年僅39歲。一代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就此飲恨酒泉。如果岳飛不是,直搗黃龍,也許金國就滅亡了,宋朝版圖更大了。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祖籍河南固始,後由南明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世稱國姓爺,他的母親是日本人。禮部尚書、東林領袖錢謙益的得意弟子,22歲任南明隆武帝御營中軍都督。1646年秋,清兵開始大舉進攻浙東,福建形勢驟然緊張起來,鄭成功的父親決意解甲歸田,鄭成功得知父親要投降,苦苦勸阻,但父親執迷不悟,鄭成功遂與父決裂,收拾殘部,募兵抗清。1651年到1652年在閩南小盈嶺、海澄等地取得3次重大勝利,殲滅駐閩清軍主力,後揮師北上。1656年,在廈門圍頭海域殲滅清水師約3萬人。1658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17萬北伐,次年入長江,克鎮江,圍南京,中清軍緩兵之計,損兵折將,敗退廈門,期間,投降清朝的鄭芝龍在清朝的要求下多次寫信給鄭成功,勸降鄭成功,清朝還下詔冊封鄭成功為靖海將軍,鄭成功堅辭不受。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1660年,鄭成功在福建海門港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4萬餘人,軍威復振。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橫渡臺灣海峽,在金門誓師,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登上了臺灣島。經過8個月的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駐軍,荷蘭侵略軍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試圖以十萬兩白銀換取鄭成功軍隊退出臺灣,鄭成功毅然拒絕了荷蘭侵略者的要求,並且以切斷水源的方式迫使荷蘭人投降。1662年2月1日,荷蘭殖民總督揆一簽字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同年5月鄭成功病逝,享年39歲。如果他不英年早逝,則憑藉其海上貿易的勢力和才能,說不定可以早早開啟學習西方近代技術和制度的大門。

這三位民族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歷史可能會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