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又是一年春节到,假期的日程是不是都安排上了,好不容易有个小长假自然是探亲、访友、旅行…但是常爸在这里还是要啰嗦一句:

“带孩子出门,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除了小心、小心,还是小心!”

春节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自家孩子肯定也撒了欢儿地到处跑闹,总有那么些“熊孩子”突破家长的层层“关卡”,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带孩子容易忽略的春节中的安全隐患。

要说到最有新年氛围的地方,那肯定是庙会了,不仅有好吃、好喝、好玩的,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民俗和文化。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去逛一逛吧?感受传统文化虽然重要,但是庙会里隐藏的“安全杀手”你注意到了吗?

棉花糖、糖葫芦、氢气球并称为庙会的“三大巨头”。仔细想想是不是每回去庙会都会给孩子买那么一两样?但是这些深受孩子喜爱的玩具、零食往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气球虽美,危险是真

1极易爆炸的氢气球要远离

就在前几天,常爸看到了一个新闻,普宁市马拉松比赛现场,一个升空的氢气球突然爆炸。三个孩子头发被烧焦,等家长赶到的时候,三个小孩都满脸通红,倒在了地上。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送到医院以后,孩子脸上和手上的皮都掉了,还有一些水泡,大部分都是二度烧伤。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气球里应该充惰性气体——氦气,这样气球不会有爆炸的危险。但是有不法商贩为了节约成本,选择用氢气充气球——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所以这次发生爆炸是不是因为有“熊孩子”正在玩火呢?而当询问烧伤孩子:“旁边有人烧火吗”?孩子的回答是没有。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原来正常环境下,氢气的最小点火能(能够引起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最小火花能量)很低,只有0.019毫焦耳。可能提到这个数字大家一下子没有办法度量出来,简单来说就是

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未熄灭的烟头甚至汽车喷出的尾气,都有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而冬天天气更为干燥,极易产生静电,氢气球更容易发生爆炸。

一旦发生爆炸必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暂且不提皮肉之伤,光是气球的爆炸声就有可能震伤孩子的耳朵。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造成孩子生理上的伤害,只是受到惊吓、惊吓过度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生病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一旦发生爆炸,孩子娇嫩的皮肤被烧伤,恢复期漫长,那时候再流泪、后悔就实在太晚了。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既然氢气球这么危险,那用自己吹气的普通的气球给孩子玩就安全许多了吧?

2气球+橘子≈杀伤力武器

春季聚会,家里突然冒出个吓人的爆炸声,多半罪魁祸首就是这个了。气球有一个“天敌”——柑橘类水果,包括橘子、橙子、柚子、柠檬等。它们皮的汁水一旦与气球邂逅,瞬间就可以引起气球的爆炸。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原因就是:柑橘类的水果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小疙瘩,这就是它们的油脂腺,里面含有植物性芳香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溶解做气球的橡胶或乳胶,而吹涨的气球壁很薄,溅上之后瞬间就爆炸了,类似于我们用针刺气球一样。

冬天正是吃柑橘类水果的好时候,春节期间大家都会买上一些,放在家里,大家边聊天边吃。如果家长正在吃橘子,孩子拿着气球从身边过,不小心剥皮的汁水溅到了气球上,轻则吓到孩子,重则碎片会被呼入喉咙引发窒息。

所以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剥柑橘类水果时,尽量远离橡胶、乳胶类制品;

孩子吃柑橘类水果时,千万不要玩气球,吃完后及时洗手。

说完气球后,我们就要再说说另外的欢乐“两巨头”——棉花糖和糖葫芦了。

糖葫芦、棉花糖好吃,竹签子吓人

糖葫芦酸酸甜甜,别说小朋友了,常爸都很爱吃,到了冬天定要来上几串。尤其吃完饭后吃一串,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消食,别提有多幸福了。而棉花糖更是小朋友的最爱了,外表讨喜、软软甜甜的,咬一口就像吃了云朵。现在又可以做各种颜色,试问哪个小朋友能扛得住这种诱惑呢?

之前也多次说过要让孩子远离刀叉、筷子的伤害,但其他的尖锐物体也要注意,尤其是春节常吃的糖葫芦、棉花糖的竹签子,也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

咸阳七岁小男孩买了一串糖葫芦边走边吃,一不小心滑倒后,糖葫芦的竹签子直接刺进孩子的眼部,刺穿鼻梁。家长赶紧把孩子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竹签从孩子右下睑内眦的部位扎进去,从鼻梁扎出来,伤口很可能伤及眼球和鼻骨。

(警告: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不想看的读者请迅速划过。)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光看这两张图是不是就受到了巨大冲击,头皮发麻、瞬间起了鸡皮疙瘩,感觉立马有了心理阴影,这并不是个例。

孩子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吃糖葫芦,不小心被人撞到,竹签直接从眼窝入颅内;

孩子拿着竹签吃烤肠,跟伙伴跑闹摔倒,签子从插进面部,直达上颌骨;

1

当然路边摊贩的三无烤肠,常爸本来就是不建议吃的。(详情请戳:《孩子吃进肚里的是烤肠?不!是肥油、细菌、添加剂、致癌物……》)

(警告: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不想看的读者请迅速划过。)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如果真的是实在不幸运,你遇到或者发现这种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一定是: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不要随意移动伤者,原地等待救护车;

● 千万千万不要尝试去拔或者动竹签子。非医护人员拔、动签子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或者造成大量出血。

过年大家都想给孩子讨个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的彩头,光是有这个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所以常爸再给大家揪出几个常见的安全杀手,大家要时刻牢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防孩子发生意外。

火锅虽美味,安全别含糊

假期不得不吃的美食恐怕非火锅莫属了吧。一大家子人齐齐整整围坐在桌子边吃火锅,是春节的特色。不过吃火锅的时候,千万要顾好孩子,让孩子远离热锅和热油。

还记得之前服务员滑倒,把整盆油浇到孩子头上的新闻吗?

春节庙会最常见的东西,竟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大部分的火锅的汤底都会有油,烧开之后温度比开水高很多,不小心溅到孩子身上,家长都心疼得不行,更别说整盆泼到孩子身上了。

过节期间,除了火锅,厨房也是事故多发的重灾区,团圆饭一般都是大菜、硬菜,经常会用到热油、热水。如果孩子趁机溜进厨房,忙乱中家长未注意,也可能被热水、油炸等高温食物烫伤。

假期带孩子出门、探亲,让他们远离意外,帮他们避开危险是家长的职责。可是家长千防万防,意外还是不幸地发生了,怎么办?

孩子被高温灼伤,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处理。所以冲-脱-泡-盖-送,烧烫伤急救这五步法则,大家一定要铭记于心啊!

1

用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15-30分钟,越快越好。现场如果没有冷水,其他凉的、无害的液体都可以,比如牛奶、灌装饮料。冷水可让热迅速散去,以降低对深部组织的伤害。

2

用剪刀剪开衣服,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以免造成粘连处皮肤撕脱,粘连的部分交给医生处理。

3

对于疼痛明显者,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分钟~30分钟。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

4

用消毒纱布或者干净的毛巾、床单将伤口盖好,并加以固定。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减轻疼痛。

5

如果烫伤部位处于头面部、胸口、生殖器等身体脆弱或重要的部位时,以及烫伤部位皮肤出现破溃、出血等情况时,一定要即刻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该立即送医:

● 三度烧伤;

● 烫伤部位发生在:手掌和脚掌(如果烫伤很严重)、脸、生殖器;

● 烫伤面积占到全身总面积的10%及以上(一手掌大致等于1%全身总面积);

● 红肿和疼痛持续数小时以上,用冷水冲仍不见好转;

● 伤口发生感染。

如果孩子实在疼痛难忍,适当的止疼药也是可以用的。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对于6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可以用醋氨酚止痛;对于超过6个月的儿童,可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为了让各位春节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常爸今天又把去年这时候发的一篇安全文章重新整理,发在了二条,安全无小事,希望大家也能去看看。

最后还是要唠叨一句,注意安全,莫让春节变“春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