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河探源之旅:打三鞭還兩鐗的大將河


河南省安陽市的母親河,洹河探源之旅,打三鞭還兩鐧的大將河。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能缺少、且無可替代的物質。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源源不斷的河水則是人賴以生存的主要水源。

河畔、草豐林茂,往往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我們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與江河密不可分。

洹河,古稱洹水,又名安陽河,發源於林州市西部的太行山東麓,流經林州市、安陽市區、安陽縣,至內黃至范陽口入衛河,又流入海河並最終匯入渤海。

洹河發源於林州北部的林慮山下,有7處發源地,可分為南北兩支。北支以發源於姚村鎮水河村西南的史家河為主流,包括髮源於水河村西北、姚村鎮太平村西、姚村鎮秦家莊西的雙泉河、姚村鎮柳灘村西的葦泉河等4條支流。

洹河流經林州境內,除上游流經於太行山麓,河床窄,縱坡大外,其餘地段,因流經城關盆地,地勢坦蕩,河床較寬,縱坡較小,易發生洪水災害。

大將河是洹河的一條支流,流經林州市姚村鎮趙家河村,在村南匯入洹河,因傳說唐朝名將尉遲恭與秦瓊兩員大將曾在村南河邊大戰,留下了“打三鞭還兩鐧”和“好漢橋”的故事。目前,大將河的河水系上游的紅旗渠小型發電站下洩的濁漳河水,大將河已成為季節性河流,平時乾枯無水。

林州市夏屬冀州,周屬衛,秦屬邯鄲郡,西漢始置縣,以山取名,稱隆慮縣。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避殤帝劉隆名諱而改為林慮縣。金、元升為林州,明初降州為縣,更名為林縣,屬彰德府。1928年改屬河北道,建國後先後歸安陽專區、新鄉專區、安陽市管轄。1994年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林縣建制,建立林州市。

林州市歷史上十年九旱,水源奇缺。解放前,全縣550個行政村,就有307個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難,人們翻山越嶺,往返幾公里、十幾公里遠道取水。一遇旱年,廣大農民不僅逃糧荒,而且逃水荒。“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就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水維繫著林縣人的生命,誰能幫助老百姓興水造福,誰就會受到尊敬和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