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墨子名翟,戰國初年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在春秋戰國之交與儒家並列而被成為儒墨顯學,影響甚大。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的觀點,並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推動了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墨子一生宣講的足跡遍佈華夏大地,他不看重世間物質財富,而是注重真理的傳播,倡導節儉和平,反對戰爭暴政,為廣大窮苦百姓著想,引導世人追尋光明與愛。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出身平民,勇於質疑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但到了他這一輩已與平民無異,自稱是“北方之鄙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出身環境。少年時代的墨子曾做過木工,有著高超的手工技藝,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與魯班不相上下。他還曾花費3年的時間,精心研製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成為我國古代風箏的創始人。同時他又是一個製造車輛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內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他所造的車子運行迅速又省力,且經久耐用,為當時的人們所讚賞。正是因為從小就與勞動人民生活在一起,使得他更能體會底層農工小生產者的不易,為後期追求平等互助的俠義思想埋下了伏筆。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墨子對文化教育也有所追求。早先他師從儒者,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隨著研習的深入,聰穎過人的墨子對這些觀點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面對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種種態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的倡導,大膽提出了質疑。墨子認為君子不“聽治”,庶人不“從事”,國家沒辦法富強發展,居喪數年而無所作為,耽於禮樂而縱情享樂,是不能解決百姓“三患”的。在發現了種種思想差異後,他毅然與儒家分道揚鑣,另立新說,開始在各地聚眾講學,宣揚觀點。

在宣講過程中,墨子的思想體系也逐漸完善了起來,他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各諸侯國的暴政,得到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的支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他一面廣收弟子,積極宣傳學說,一面不遺餘力的反對兼併戰爭,以“非攻”作為具體的行動綱領,認為只有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那些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兼愛非攻,呼喚和平

公元前440年前後,風頭無兩的楚國準備出兵攻打宋國,實現吞併,請工匠魯班製造攻城的雲梯等器械,當時墨子正在家鄉講學,聽到消息後非常著急,安排大弟子禽滑釐帶領三百名精壯弟子,幫助宋國守城,自己則親自前往楚國,面對楚王,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麼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偷竊病吧!”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方圓五千裡,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如偷竊癖者一樣?如攻宋,大王一定會喪失道義,並且一定會失敗。”

楚王理屈辭窮,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決定。墨子便提出要與魯班演習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多次進攻,結果均被墨子擊破。魯班攻城器械用盡,墨子守城器械還有剩餘,面對性命威脅,他坦言“我的大弟子禽滑釐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揮守城,同宋國軍民一起嚴陣以待!即使殺了我,你也無法取勝!”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這便是墨翟陳辭,止楚攻宋的典故。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和智慧,成功制止了大國進犯小國,是墨家學派和平思想主張的具體實踐,彰顯了墨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在墨子看來,戰爭本就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只是一場場血腥的殺戮,這與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戰爭觀不謀而合。墨子為了解救蒼生於水火,揭發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無盡的災難,將個人安危棄之不顧,抵上性命,憑藉智慧與楚王周旋,追尋和平主義的偉大理想。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扶危濟困,俠義胸懷

墨家最早規範了俠義精神,中國古代歌頌俠義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有著密切的聯繫。他們倡導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精神,其兼愛非攻的思想蘊含著兼濟天下、博愛他人的俠士胸懷,以義為貴的精神宗旨,標榜著貴義重義、堅守正義的俠士信念,重義輕死的行事風格,流露著獻身自我、奉獻他人的俠義精神。墨子對自己評價道“此仁也,義也”,謂之“天德”,謂之“天志”,謂之“聖王之道”。

墨子所處的時代時局動盪不安,秩序崩壞,出身低微的他親身經歷過這些磨難,因而更能體會到百姓的艱辛。墨子及其弟子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紀律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平日裡積極參加生產勞作,勤於進行實驗,作戰勇敢,為人們做好事,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因而《淮南子》中有言,“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湯蹈火,死不還踵。”

LEAD立德人物|布衣聖人墨子,胸懷百姓兼濟天下

墨子的弟子公尚過向越王介紹墨子,越王對公尚過說:“先生如能請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願意分出過去吳國的土地五百里封給墨子。”公尚過回去告訴了墨子。墨子問:“你認為越王能聽我們的道理嗎?”公尚過說:“恐怕不一定。”墨子說:“如果越王能實施我們的主張,只要有飯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樣的待遇就行。但是如果越王不聽我們的話,而只是要我接受分封,這不是讓我出賣義嗎?”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越國的分封。在普通人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年代,墨子和弟子們依然堅持功成不受賞,施恩不圖報,始終如一。

名盛一時或許不難,但跨越千年,育人無數,仍閃耀著思想的光暈者,屈指可數。最後 LEAD立德人物君想說,墨子雖然出身平民,卻積極探索,勇於提出質疑,他胸懷天下,不慕身外物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不斷學習,用硬本領武裝自我,通過學習五環法學會分享,引領方向,給予他人關心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