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近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透露,將於2030年-2035年間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而在去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高調宣佈將“重返月球”,還要登陸火星等星球!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美國要“重返月球” 圖/視覺中國

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展開激烈的太空競賽,以傾國之力爭相開展登月計劃。但隨著1969年美國率先實現登月,蘇聯落敗而取消了計劃,太空競賽才宣告落幕。

如今已經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為何美俄又相繼宣佈重啟登月計劃?又一輪“太空競賽”要來了?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特朗普宣佈重啟登月計劃 圖/環球時報

當年為什麼停止登月?

1972年12月11日,美國兩名宇航員又一次登上月球,在那工作三天,採集了一批岩石樣本帶回地球。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後一次登月,此後再沒踏足這個38萬公里外的星球。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那裡是人類抵達的最遠的地方 圖/國際在線

當年登月計劃為什麼停了?

這和那一場登月行動的起因有關。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開展太空競賽,誰先登上月球成了一場政治鬥爭,雙方都希望通過巨大的技術突破來凸顯制度優勢,藉以壓對方一頭。

這場競賽一經啟動,雙方都騎虎難下,不得不以傾國之力投入消耗戰。

因此可以說,上個世紀那一場登月熱潮,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當然,那場太空競賽客觀上也帶來了航天科技的大發展,促成了人類第一次踏足外太空。至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月球仍是人類留下腳印最遠的地方!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1969年,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腳印 圖/視覺中國

在那場競賽中美國跑在了前面。就在他們成功登月的前15天,蘇聯N1火箭發射後不久失控並爆炸。當時蘇聯已掌握了無人探測器月球軟著陸和安全返回的成熟技術,但最後環節的發射失敗導致他們的登月步伐落後了。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等三位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為全人類跨出了“一大步”。

登月競賽中落後,再堅持下去已沒有意義,於是蘇聯取消了登月計劃。

蘇聯的撤出,美國失去了對手,繼續登月的動力也沒了。1972年之後,美國也放棄了登月計劃。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資料圖

當年蘇聯和美國沒堅持繼續開展登月計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登月太燒錢!

據統計,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約花費了250多億美元,其航天經費佔到當年全國預算的5%,而這個計劃取消後,航天經費佔比只有0.5%!

當然,如果說那一場登月計劃完全是為了競賽也不客觀,外空探索是個科技項目,有其科學意義。通過“阿波羅計劃”,美國先後輸送了6批共12名宇航員上月球,作為科研和“練兵”的目的已達到,美國沒必要繼續強撐下去了。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美國或將引入民營資本開展太空探索 資料圖

因此可以說,當年蘇美兩國相繼取消登月計劃,是一種“理性迴歸”!

當然,登月計劃取消也並非意味著外空探索止步了。隨後蘇聯轉向了空間站建設,這也是後來俄羅斯空間站技術世界領先的原因。而美國繼續發力深空探索,向火星、土星、金星,甚至太陽等發射探測器。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器 圖/視覺中國

如今為何要“重返月球”?

上世紀70年代至今,美蘇取消登月計劃已經半個世紀,一度火熱的月球探索相對沉寂下來。為何如今美俄又相繼宣佈重啟登月計劃?

我們總結分析人士的看法,發現這裡面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出於政治和軍事目的的考量。航天工程歷來是大國地位的象徵,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提高國際威望、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範圍內除了中美俄之外,歐洲、日本、印度等也都在開展探月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直言,重啟登月就是要繼續“當老大”。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特朗普直言要“當老大”圖/中新網

其二,各國競相登月也有能源開發的考慮。能源危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性話題。眾所周知,全世界石油儲量只夠人類使用40多年,天然氣還能開採60多年,核能也只夠繼續維持70年,水能開發已近極限,風能、太陽能等無法成規模。

未來人類的能源在哪裡?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外太空。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並且那裡儲存珍貴的能源礦產,比如“氦3”。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太陽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氦 圖/視覺中國

1969年,美國發現月球上有氦3,1986年科學家確定氦3是一種重要的能源,且是一種“完美能源”。氦3是氦的同位素,用來發電效率很高,且只產生很少的放射性廢物。

氦3的能量有多大?美國太空研究者認為,一船氦3(約25噸)提供的電力,足以供應整個美國一年的需求!科學家以油價作標準估算,每噸氦3約值40億美元!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核能是一種較為清潔的能源 圖/視覺中國

氦3不僅可用於發電,還可用作航天飛機和星際飛行器的能源。相較於普通核動力,氦3火箭所需要的防輻射保護較少,這有助於減輕箭體重量。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完美能源”在地球上儲量很少,目前探明只有幾百磅。但科學家估算,月球上氦3的儲量有100萬噸以上,如果能開發出來,足夠地球數千年使用!

無論各航天大國承認與否,月球上儲存的礦產資源,對他們都是個極大的誘惑。俄羅斯科學家甚至設想,要把發電廠搬上月球!

其實,遠不止月球有寶藏,外太空多的是。宇宙中儲量第二的物質就是氦,僅次於氫。整個宇宙23%由氦組成。因此,就算僅僅從開發能源角度考慮,探月計劃也很有意義!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未來核動力火箭將成為現實 圖/科普中國網

其三,各大國都將登月和外空探索作為“抓手”,促進科學技術大發展。

太空探索雖耗資巨大,但它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能為科學研究提供絕佳的機會。天文、物理、生物等學科都會藉助於登月計劃的推進獲得長足發展。而這些先進科技,最終會轉變為民用,促進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綜上所述,整體上來說,相比於上個世紀的登月熱潮,這次各國啟動的登月計劃更理性,更有科學探索意義。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航天工程還能帶來生物育種的革命 圖/海南日報

“太空競賽”將要重演?

除了上述因素,美俄為首的航天大國紛紛啟動登月計劃,自然也存在國際競爭的考量。

就在美蘇止步後的半個世紀內,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先後啟動了探月計劃,並取得了一定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和俄羅斯相繼宣佈重啟登月計劃,其競爭考量顯而易見。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各國(地區)登月規劃時間表 資料圖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圖/新華網

因此也引發了一個新問題:上世紀的“太空競賽”會不會重演?

這並非無稽之談,日本的新聞報道中出現了分析家的聲音,指出美國有意與中國和俄羅斯展開太空競賽。英國路透社的報道也不掩飾這一觀點:美國“重返月球”就是要繼續在太空探索領域當老大。中國計劃在2020年左右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將探測木星,這被“美國之音”指為“雄心勃勃”。

確實,特朗普主導的重啟登月計劃,除了科學探索、獲取能源,甚至軍事目的外,一個重要考量就是“繼續當老大”,維護其航天大國的地位。這本身就是一種競爭考量。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特朗普要“讓美國再次強大”圖/人民日報

日本的太空計劃也可謂野心十足。他們去年12月成立了由首相安倍晉三親任總部長的宇宙開發戰略總部,出臺了《宇宙基本計劃》進度表,希望通過國際合作,在本世紀20年代後半期將日本宇航員送上月球。

日本啟動的“月亮女神”計劃,號稱是繼美國“阿波羅計劃”後最為龐大的登月工程,目的就是要追趕美俄,成為世界一流航天大國。

這算不算太空競賽呢?分析家比較樂觀地認為,相較於上世紀“對抗性”的太空競賽,這一輪航天熱潮整體上更多是“競爭性”的。各國有各自的計劃,同時或多或少也開展國際合作。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日本正在開展“月亮女神”計劃 圖/新華網

美國近半個世紀航天投入減少,曾經引以為傲的航天飛機先後退役,天地往返系統出現短板。目前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不得不依賴於與俄羅斯的合作。

美俄在合作,中俄也在合作。在探月領域,兩國已經簽署了聯合探索協議。

日本的探月計劃也顯出合作性的一面,他們與美國協作,參與美國主導的月球軌道太空港建設計劃,從而謀求將日本宇航員送上月球。

歐洲航天局的航天計劃更有合作性,他們將這一輪探月熱潮稱為“國際月球村”計劃,認為這是一次國際探索合作的好機會。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美國航天飛機已經全部退役 圖/視覺中國

鏈接:航天史上的“壯舉”

(以下資料來自網絡)

二戰後“冷戰”局面形成,美蘇兩國在各領域展開激烈角逐。載人航天作為高科技的體現,當然成為他們爭奪的領地。在相繼將自己的衛星送入太空後,他們立刻開始了載人航天階段的競爭。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兩個巨人出於各自目的進行的這場競賽,或多或少加速了載人航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無形中對整個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美蘇在太空競賽中為拿到頭彩,各自從佛羅里達的海岸和丘拉塔姆的荒原向太空發射了30多艘載人飛船,完成60多人次的太空飛行。

這些宇航員不管屬於哪個國家,都懷著人類對太空的嚮往,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對地球以外的世界展開探索。這些嘗試為後來的登月計劃及空間站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回望上世紀的這段航天曆程,我們不得不由衷感嘆:真不愧是人類史上的“壯舉”!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美國宇航員“奔月”途中回望地球 圖/視覺中國

時隔半個世紀,美俄為何重啟登月計劃?

“重返月球”或將帶來航天科技的大發展 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