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畫派》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0年

《冷文化研究叢書》序

盧平

這是一套關於“冷文化”研究的叢書。“冷文化”是冰雪山水畫創始人於志學先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個關於中華文化的新概念,也可以視作為一個新的文化範疇。鑑於“冷文化”是一個新概念,筆者認為有必要把“冷文化”產生的原因、現象和特徵作一詳盡闡述。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畫派作品集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關於文化和地域的關係,法國著名文藝理論家、史學家、歷史文化學派的奠基者丹納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提出過“種族、時代、環境”的三要素理論。他所提出的環境,既指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也指社會文化觀念、思潮制度等社會環境。他側重研究地理環境、氣候和地域及所居住的不同環境能夠影響和決定民族文化間的深刻差異性和種族之間不同的性格;而於志學先生則是把地球上的文化類型分成冷和暖兩個大的文化範疇。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戀歌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山水畫論 第2集 上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這樣的劃分不無道理。由於一個地區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必然構成居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由此產生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故而構成了這一地區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特徵與其他地區的不近相同。由於自然環境的不同,隨之的建築居住條件、服裝、取暖、食物等自然要素也不會相同,這就必然會產生與這一生產關係相適應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模式。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觀點那樣:“人的需要的增減取決於人所處的氣候的嚴寒或溫暖,所以不同國家的居民必須從事的各種職業的比重是不一樣的,這種差別的程度只有根據冷熱的程度才能斷定。因此可以得出一個一般的結論:維持一定數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勞動量,在氣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氣候炎熱的地方最小,因為在寒冷的地方,人們不僅需要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須耕作得更好。”中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經緯度跨越極大,包攬熱帶、亞熱帶、暖帶、溫帶、寒溫帶和高寒地區,因此雖是同一季節,南北氣候相差極大,北方還是冰天雪地,江南早已鶯歌燕舞。遼闊的疆域和南北地理環境的巨大反差及歷史演變等社會因素,千百年來客觀形成了華夏文明由於冷熱不同的自然地域所產生的不同文化差異類型—“冷文化”和“熱文化”這兩種大的文化範疇,即溫暖的南方的“熱文化”(也可以看作是‘熟文化’)和寒冷的北方的“冷文化”。“冷文化”以粗獷、洪荒、凝重、外在和大氣豪放為其特徵,有排山倒海的氣勢,雷霆萬鈞的威猛和風捲殘雲的力量;而江南的熱文化以輕柔、細膩、飄逸、高雅、內向和精美娟秀為其特徵,有餘音繞樑的回味,含蓄雋永的內涵和美不勝收的韻致。提起“冷文化”,人們馬上會聯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荒原,進而生髮出一種深沉、崇高與悲壯;而談起“熱文化”,則會浮現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春風吹綠江南岸,鳥語花香的景象,湧出一絲清奇、溫潤、婉約的舒適之感。江南就是杏花、春雨、柔和如抽絲,北方就是古道、西風、大漠、冰雪、嚴寒如劍鞘。冷熱環境的地域差異還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人的體格的塑造和性格的形成:寒冷地區的人較高大,剽悍, 豪氣,粗獷,豁達;溫暖地方的人大多較文靜,儒雅,嚴謹,內向,多思,聰慧。至於方言更是南轅北轍,北方的方言響亮、率直、朗朗上口,通用易懂;而南方方言曲折迂迴、高低起伏、吳儂軟語、變化幅度大。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冷文化”大氣如同大家閨秀;“熱文化”細膩猶如小家碧玉。形成這種熱柔冷剛差別的最大因素,就是地理、氣候和歷史的原因塑造了冷熱地區不同的人的性格和文化取向。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山水畫論 第2集 下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緣 上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冷熱地域蘊涵出不同文化特性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有了“冷文化”與“熱文化”在時空上互相碰撞的交織融合,才有了華夏文化的兩大根基和地域特徵,而對於以物質或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冷文化”和“熱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文學、藝術、建築、軍事、飲食、習俗禮儀、方言、器具等以及與這些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元素,猶如中華文化人類發展中的基因一樣,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經久不衰,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強大底蘊, 成為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文化體系—中華傳統文化。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冰雪緣 下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冷文化”也是中華文明史前文化的代表(紅山文化即是佐證),和北方文明的一塊基石,是由關東文化、齊魯文化、草原文化、燕趙文化、秦晉文化、西域文化交融而成,是北方文化的精髓。它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吸收了華夏“熱文化”因素,形成了自身特色,具有質樸、雄健、凝重、荒涼之美;它以南極、北極和中極的冰雪冷文化為其最典型代表,足夠喚起人們的神聖感和崇高感。此外,“冷文化”覆蓋地域遼闊,文化內涵豐富,僅在中國就遍佈了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我們甚至可以廣義地說,在地球的兩極還有中極的廣袤地區,包括非洲赤道上的乞力馬紮羅雪山都有“冷文化”的存在。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名家筆下的冰雪山水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

“冷文化”學說的提出,是丹納的藝術決定於社會、氣候和地理的主張在文化領域的具體拓展和體現,佐證了地緣學說中的地理因果論,不僅是中華文化,而且可以囊括世界上很多的文化現象,平衡一些地區的文化差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獨到的文化形式和一種哲學精神,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的財富。“冷文化”學說的提出,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冷文化”屬於全人類。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雪狼之舞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4年4月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於志學藝術世界芻議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人意識不到文化對這個世界的重要和意義。人的智慧來源於文化,人的能力決定於文化。因為振興民族文化對於中國來說,具有深刻的意義,而沒有繁榮的民族文化就不可能實現民族復興。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日益趨同,保持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個性成為各國和各民族的共識。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的兩極都是冰雪世界,研究“冷文化”以及冷、熱文化的差異,會有很多深刻的東西提供給我們。這也是一個大課題,內涵極為深廣,它可以包括許多分支,如冷熱藝術差異、冷熱建築差異、冷熱服飾差異、冷熱風俗差異、冷熱旅遊差異、冷熱飲食差異、冷熱文學差異、冷熱性格差異、冷熱方言差異、冷熱商業差異等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的文化特徵和文化現象的不同。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於志學藝術思想與藝術風格演變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冰雪畫派開創中國冷文化先河

月神的冰雪之鄉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4年4月

冰雪文化是“冷文化”的底色,正因為於志學先生幾十年研究冰雪畫,最後他開啟了研究“冷文化”的先河,他的《冰雪畫派宣言》就是對“冷文化”最好詮釋的一篇檄文。作為一個東北人,我深感自己有責任為“冷文化”傳播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也一直對“冷文化”研究傾注了大量精力,在從事冰雪畫藝術研究會工作的同時,繼《冰雪畫教學》《冰雪畫教學Ⅱ》《五十年後再聚首》《冰雪畫派》《興安之冠.汗馬.中國冰雪畫誕生地》《荒原勁草》之後,這是我主編的第一套冷文化研究從書。叢書中的五本分冊(包括上下卷共7本)的內容都是由冰雪山水畫藝術這一主題生髮和衍射出來的。希望讀者通過本叢書的不同角度和視野,瞭解冷文化特徵、冷文化內涵和冷文化與人類的關係及冷文化藝術代表—冰雪畫的藝術理想與境界。(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