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正如每年年節時央視都會播放的這首童謠中所唱的,臘八節過後,年節便到了。過年講究的不過是喜慶、熱鬧,雖然規矩很多,但大家忙也忙得歡歡喜喜。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新年貼年畫、對聯(圖片 | 青島出版社《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

送灶王,迎玉皇,家家戶戶歡喜忙。剛剛過完的臘月二十三是我們的農曆小年,即將到來的臘月二十五則是家家戶戶迎接玉皇大帝下凡的日子,俗稱“迎玉皇”。

非一般的感覺 非一般的神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玉皇大帝(圖片 | 《上海城隍廟》)

所謂“迎玉皇”,顧名思義就是迎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又稱“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天尊”“玉皇上帝”等等。正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所說:“天上有玉皇,地上有皇帝。”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他就相當於人間的帝王,是中國封建皇權在神仙世界的象徵。

我們所瞭解的有關玉皇大帝的性格、形象、神職基本來都自於成書於明代的《西遊記》。

如書中第三章“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中載:

卻表啟那個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日,駕坐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之際,忽有邱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詔。”玉皇傳旨:著宣來。敖廣宣至靈霄殿下,禮拜畢。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86年版《西遊記》中玉帝形象(圖片 | 視頻截圖)

其實“玉皇”這一神位的形成時間遠遠早於明代。

對玉皇大帝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對“天”“天帝”的原始信仰,那時“玉皇大帝”這個稱謂還沒出現。

我們一般認為道教產生於東漢末年。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的大背景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人們飽受戰亂之苦又無力改變命運,所以只能寄希望於神靈。但此時的道教神靈還未形成如今我們所知道的井然有序、尊卑分明的體系。

南梁陶弘景撰寫的《真靈位業圖》一書中模仿世俗“朝班之品序”,第一次將天神、地祗、仙真、人鬼排列成一個較有次序的神仙譜系,其中玉皇位列於“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之後。

玉帝不是相當於人間的皇帝麼,為什麼他的排名卻在“三清”之後?很多人都對此不解。道教卻有自己的解釋,見道書《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注·玉帝尊次考》:

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虛無而後妙有,所謂無極而太極,非有尊卑之殊。

也就是說玉帝雖然排位在“三清”之後,但不存在尊卑和高低之分。此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普及,信眾越來越多,玉皇的名聲也就越來越高。到了唐宋時期,道教大盛,玉皇的至尊地位才真正奠定下來。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道教玉皇及群臣像(圖片 | 《國學時代》)

唐代國姓為李,道教尊奉的老子李耳也姓李,所以唐代的皇帝便尊老子為始祖,自稱為老子後裔。唐代特別崇奉道教,這一時期學道成仙思想氾濫,在此時的一些道書中玉皇的地位又有所提升。

李淳風《太玄金籙金瑣流珠引序》有:

前聖太上道君稱萬道之王,號曰虛皇;後聖太上老君稱萬道之君,號曰玉皇。

唐史崇等編《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師請問經》雲:

道為最尊,常在三清,出諸天上,以是義故,故號天尊。或號玉帝,或號高皇,隨順一切也。

唐代的許多文人墨客都崇信道教,所以“玉皇”“玉帝”自然也成了他們文詠的對象。

“不向金闕遊,思為玉皇客” ——李白《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元稹《以州宅誇於樂天》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柳宗元《界圍巖水簾》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民國滑縣線版手繪年畫《五像》,大樹畫館藏。此五像由上而下是玉皇、送子觀音、關公、田祖和比干。

正式將玉皇大帝納入官方祀典,並將他奉為眾神之主的,是宋朝的幾個皇帝,特別是宋真宗和宋徽宗。

宋代軍事、外交的失利導致民心不穩,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便將皇權與神權相結合。如《澶淵之盟》簽訂後,他為了遮羞就偽造天書,並揚言:“朕夢先降神人傳玉皇之命。”是玉皇令他“善為撫育蒼生”,所以他才簽訂的《澶淵之盟》。

《宋史·禮志七》記載:宋真宗於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丙申“親祀玉皇於朝元元殿”,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封號長達17個字。

宋徽宗本人對道教的信奉達到一種痴迷程度。政和六年(1116年)九月朔,他加封玉皇大帝為“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封號長達18個字,可謂史上最長。

明清時期的玉皇形象依舊遵循之前的設定。其實無論帝王如何尊奉,道教如何神化,在民間百姓眼中,玉皇大帝就是像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裡所描述的那樣,兼轄佛、道兩教,管理各路鬼神,是威嚴無限卻有著人的喜怒哀樂的天上帝王

民間“迎玉皇”與“玉皇誕”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廟裡的彩塑玉皇像(圖片 | 微博·度寒道長的博客)

有信仰便有祭祀。

民間老百姓把玉皇大帝視為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統治者。他們信仰玉皇,祈求他保佑豐收、保佑平安順遂,許多與玉皇大帝相關的民俗活動就此形成了。

例如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過小年祭灶王,其實也是玉皇信仰的體現。因為民間傳說中,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駐各家各戶的監察官,是下屬,灶王爺上天就是向他的上級——玉皇彙報情況的。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民國滑縣線版手繪年畫《五像》,大樹畫館藏。此五像由上而下是玉皇、送子觀音、關公、田祖和比干。

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便是“迎玉皇”的日子。道教經典《景霄琅書》上記載:

十二月二十五日,玉皇三清巡視諸天,定來年禍福。

在民間傳說中,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彙報完“工作”後,他的上司玉皇大帝便會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界視察,依據灶王爺所說的來審視人間的善惡疾苦,然後再按照他所視察的情況來決定每一家、每個人在新一年裡的禍與福、得與失。人們通常會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的早起擺案設香迎接玉皇。

明清時期有很多關於“迎玉皇”的記載。如《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

(臘月)二十五日,五更焚褚,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間也。競此日,無婦嫗詈聲。

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稽善惡》中記載:

上帝於二十五日下界,稽察臧否,降之禍福,故世人於是日,謹起居,慎言語,戒傷小兒毋得詈罵惡言,恐招不祥。

還有什麼比自己來年的運勢更重要的呢?所以百姓們都對“迎玉皇”的事分外重視。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祭祀祈福,以一顆虔誠的心來接待玉皇,並希望來年自己能夠在玉皇的庇護下諸事順利。

除了各自家裡要“迎玉皇”,一些道教宮觀也要於農歷臘月二十五日子時(即零點)舉行迎接玉帝聖駕的大典。不同規格的道觀則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繁簡的不同。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道觀“迎玉皇”儀式(圖片 |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道觀“迎玉皇”儀式(圖片 | 《道教之音》)

玉皇不能長久地留在人間,所以在視察下界半月後,他便要回鸞返回天庭,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九。正月初九同時還是玉皇大帝的聖誕之日,所以這一天的祭祀尤為隆重,俗稱“上九節”

陳德商《溫陵(泉州)歲時記》轉引《閩臺歲時節日風俗》中記載:

元月初九日,泉人謂之天誕節,……按是日玄妙觀最為熱鬧……懸燈結彩,早夜奏樂演戲,清晨迄暮,男女老幼,持瓣香陳八珍叩拜階前者踵相接。晚於觀門外仿燔柴而祭意。斫柏木六、七寸長,造塔形,投火於尖處焚之、光灼霄漢。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的《臺灣省通志·禮俗篇》中記載:

正月初九日,為玉皇大帝聖誕,俗稱“天公”生日,全家齋戒沐浴,備上下桌,上桌五果六齋,扎紅繩面線、清茶,下桌五牲、紅龜等,至午夜以後,全家整齊衣冠,依序行三跪九叩禮拜祀。全日祭神演劇,大家小戶,爭相慶祝。“天公”有生成保育萬物之德、為神之至尊,故禮極隆重,所備牲醴須五牲,用雞必須閹雞或雄雞、燒“天公金”。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河北省邯鄲武安市北安樂鄉康宿村祭祀玉皇(圖片 | 新浪博客黃土塬)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河北省邯鄲武安市北安樂鄉康宿村祭祀玉皇(圖片 | 新浪博客黃土塬)

從臘月二十五“迎玉皇”的民俗,看“玉皇”信仰在民間的發展演變

河北省邯鄲武安市北安樂鄉康宿村祭祀玉皇(圖片 | 新浪博客黃土塬)

至今在許多地方都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如山東地區的“玉皇祭”,江蘇地區的“賽玉皇”

,福建地區的“玉皇誕”等等,雖然這些活動的名稱各異,儀式也不是完全相同,但其核心都是對玉皇的信仰與崇拜。

怎麼樣,大家現在是不是對“玉皇大帝”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五了,你準備好“迎玉皇”了嗎?

參考文獻:

1·陳元煦《玉皇大帝的由來及其信俗發展的原因》,閩臺玉皇文化研究,1996年。

2·梅莉《玉皇崇拜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9月第5期。

3·蓋建民《民間玉皇信仰與道教略論》,江西社會科學(哲學研究),2000年第8期。



E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