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祕密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開頭結尾是一定的話,中間扯一扯,就這樣,看圖編故事,三張圖,五個版本。”小冰在群裡說出這句話時似乎得意洋洋,隨後收割了一眾群友讚歎的目光。

21歲的小冰來自河南商丘,不久前從軍隊退役的他,如今已是兩天能在趣頭條上賺1848元的“大神級”玩家了。曬完受益他還不忘說一句“美滋滋”,並附帶了一隻斜眼笑的emoji表情。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像小冰這樣的趣頭條自媒體在“趣頭條自媒體作者群”裡,僅是冰山一角,而這個1700人的QQ群在趣頭條背後的微商產業面前,也僅是冰山一角。

(1)

以趣頭條的現金補貼為核心,依託於微信群、QQ群、淘寶、拼多多,趣頭條背後正在形成一套微商產業鏈,其中不乏灰色產業。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上游:賬號註冊資料信息販賣

按照官方規定,註冊賬號需要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或企業信息,且一個身份證最多可註冊2個個人賬號,一個企業執照最多可註冊5個企業賬號。

然而正所謂有規定就有違規,在平臺鉅額的補貼面前,更多的賬號意味著更多收益的可能。如此一來。為羊毛黨提供“羊毛剪”自然成了諸如“向淘金者賣水”的商機。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在各種“趣頭條自媒體作者群”裡,不時有自媒體作者提出“收趣頭條資料”的需求,而信息販子也不在少數。

某信息販子稱一個(趣頭條)號的市場價格25元左右,一套資料40元左右,並且可以一套一套交易。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她口中的“一套資料”包括註冊趣頭條號所需的手持身份證照片、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手機號、郵箱號,“一套資料”可以註冊兩個賬號。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你註冊所需的所有。

換而言之,花40元就能買到一個趣頭條賬號、某人的手持身份證照片和原件照片,以及用於註冊的手機號、郵箱號。

不過,相對於註冊信息而言,直接交易賬號才是主流。

中游:趣頭條自媒體規模化運營、代運營

“收幾個3級號。”一位群友稱,而他在群裡的賬號名字,是“趣頭條有58個3級號”。一個群友驚訝:“你都有58個了,還收?”另一個群友則在自顧自地詢問有沒有人代運營。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趣頭條的自媒體分為個人自媒體(一般只有一個或幾個賬號)、機構自媒體(一般批量運營十餘個甚至數十個賬號)、代運營(負責給機構或個人批量代運營)。作者可以將賬號相互交易,因此三種角色可相互轉化。

不過與其稱之為自媒體作者,不如稱其為只為收益不在乎內容質量的“注意力商人”。

趣頭條的賬號體系分為三級,升級需要閱讀量所產生的經驗值,更高等級的賬號意味著更多的“平臺推薦量”,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收益。

換而言之,群友所謂的“3級號”,是能下金蛋的雞,是稀缺資源。

金蛋到底價值幾何,又如何計算的呢?從一位群友曬的後臺數據可看出端倪。數據顯示9月7日他的賬號廣告展示量約為8.5萬,由此產生的廣告收入是160元,再加上321元的(平臺)活動獎勵金,他當日的收入是482元。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簡單估算,這個賬號的當日廣告展示量與總收入之間大概是200:1的關係。也就是說大概200個廣告展示最終能為其帶來1塊錢的現金收入。

怎麼才能增加廣告收益呢?除了開或者買更多的賬號,自媒體作者能做的當然只有多發吸引人眼球的內容了。在各類趣頭條自媒體群中,作者們時常交流“創作經驗”——討論洗稿技巧、搬運技術、素材來源是家常便飯。

作為群裡“大神級”作者,小冰除了曬單外還常指導其他作者審核通過、內容“創作”的技巧。“200字都不到,質量有點低容易扣分,下次多寫點。”面對一位作者對於平臺不通過他文章的抱怨,小冰如是建議。

“我只需要圖片,給我幾張圖,我就能搞幾篇文章。”另一位群友對其他自媒體作者透露自己“創作”心得時如是說。

詭異的是,在趣頭條上“創作”內容,有時候原創反而會拖累你的收益。

“辛辛苦苦原創的文章到幾百閱讀 ,然後就不見了”,一位初來乍到的作者在群裡稱,“原創......最好就是搬運修改就好了。”另一位群友說出了自己的經驗,諸如“昨晚發了原創文章,十幾個閱讀”之類的抱怨屢見不鮮,而諸如“洗稿就好了,原創太麻煩”之類的心得也是層出不窮。

小冰沒有回答,他知道自己二者都不是,他是“看圖編故事”。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與專做圖文的小冰不同,趣頭條上的短視頻作者有另一套打法。

他們通過油管(YouTube)或者別的視頻網站找素材,重新組合編輯。在他們看來,片頭和時長是剪輯的關鍵。其中一名作者曝出了自己編輯視頻的大招:“片頭做個脫衣服,脫完賬號名字蹦出來。”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下游:廣告開戶、運營課程、自動刷金幣腳本

所謂“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谷歌,房事不決問天涯,天涯不決問知乎”,然而善於變通的中國網民找到了更多的解答途徑——小事問淘寶,瑣事問朋友圈。

於是在淘寶和微信QQ群內,各類趣頭條廣告投放開戶代理、直播課程、運營教學的生意應運而生。其服務、內容參差不齊,價格也毫無規律可循。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如果說這其實是整個內容行業的普遍現象,那麼一個頗具“趣頭條特色”的生意則特別值得注意——自動擼金幣腳本。該產品據稱是個能“自動擼金幣、自動做任務收徒弟的腳本軟件”,且價格不菲需要200元~400元不等。

一位在淘寶上出售該腳本的商家介紹,包括悅頭條、趣頭條、惠頭條、紅包頭條、東方頭條、牛牛頭條、中青看點、搜狐諮詢、螞蟻頭條、趣看天下、多多頭條等11家產品,都能實現自動閱讀賺金幣。據粗略計算,一臺手機每天可以賺10元~15元。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見我們疑慮是否真能刷金幣賺錢,該商家稱“只是模擬手動,又不是什麼違規的很難實現的東西,有什麼不行”。

最最下游的,當然還是使用趣頭條的普通用戶。然而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去微博搜索“趣頭條”三個字,除了新聞外,出現最多的是普通用戶分享的邀請碼(別忘了邀請好友能賺錢),而非從趣頭條內分享出來的內容。

百度指數也顯示,搜索趣頭條三個字的相關詞,排名前三中有兩個與“賺錢”有關。很明顯,很大程度上,普通讀者也是把趣頭條當做微商來做。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兩句話做個小結:

趣頭條,五環內的人視它作資訊,五環外的人用它做微商;

圍繞讀者、作者、廣告商,以趣頭條為代表的做任務賺收益的模式,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微商產業鏈,甚至微商灰產;這個產業鏈上,真的沒人在乎內容質量,人人只在乎任務和收益。

(2)

一是平臺資金。

趣頭條最早吸引用戶,是憑藉“登錄就領錢,邀請好友就得8元1”的獎勵機制。在趣頭條上,用戶簽到、答題、閱讀等都有相應的金幣獎勵,金幣最終可以兌換成現金,用這種方式驅動用戶閱讀。

用戶僅靠閱讀賺取的獎勵很少。更容易獲得現金的方式是類似微商分銷的“收徒”模式(後改名邀請好友)。“收徒”最初的規則是用戶每收一名徒弟獎勵8元現金,這8元要分12次發放。徒弟每閱讀一條新聞,都會間接給師傅“上貢”。

為了拿到更多的獎勵,“師傅”不僅需要不斷邀請、發放驗證碼邀請更多徒弟,還必須不斷“喚醒”,讓徒弟保持閱讀的活躍度,才能獲得全部獎勵。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招股書顯示,2017年趣頭條淨虧損9480萬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6個月,淨虧損為5.144億元。招股書還提到,趣頭條一直處在虧損狀態,並且虧損數額在增加,主要虧損原因是針對用戶閱讀的補貼。

二是廣告商。

趣頭條的變現方式極為單一,招股書顯示2017年其廣告收入佔營收的99.2%。2018年上半年廣告收入6.69億元,佔比總營收93.2%。雖然佔比有所下降,但中短期內,廣告對於趣頭條而言至關重要。

然而,人們看趣頭條、用趣頭條,核心壓根不在於獲取內容的需求,而在於賺取收益的需求。

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大量讀者是為了完成任務賺錢才看的趣頭條,本身就沒付諸多大注意力,粘性很大程度基於平臺補貼。如此一來,對於廣告商而言,轉化率自然無從談起。

一位在電商平臺上代理各類資訊APP廣告投放的代理商透露,(微博)粉絲通、UC、新浪APP、聚合移動等渠道的轉化率都比趣頭條好,“你不信我可以給你開個戶跑跑看”。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然而為何轉化效果一般的趣頭條,仍有難以置信的增長速度?要知道2017年,趣頭條全年總營收高達5.17億元,而2016年全年僅為5795.4萬元,一年增長9倍!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基於平臺大力度補貼所帶來的用戶高速增長——截至2018年7月,趣頭條的日活用戶滲透率達4.16%,單活躍用戶每天登陸次數達10.2次。月活接近4880萬人,日活逼近1710萬,平均每位用戶花在上面的時間接近55.6分鐘,用戶登錄率高達95%。

或者說,由於補貼的存在,用戶高速增長的勢頭將廣告轉化率低的短板給掩蓋。也因此,趣頭條才迎來上市的高光時刻。

若潮水退去,裸泳者必將從“高光”變成“走光”。

(3)

上市的高光時刻並沒為小冰和他的群友們帶來歡樂,相反,自媒體作者們的抱怨,在上市後的那個週末呈現出井噴之勢。

“趣頭條的流量一去不復返了”“文章搬運是不是不行了”“下午到現在還在審核”“我有的十號的,還沒審核,八天了”,從9月15號至9月18號,自媒體作者們紛紛在群裡抱怨。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審核慢、通過率低、流量少、封號高發、扣分嚴重

是幾個最主要的槽點。更有甚者已經不再抱怨,而是付諸行動——陸續在群裡出售趣頭條號的越來越多。

很明顯,面對上市之際的質疑,趣頭條正在加緊內容的監管——它正在自救。

而根據趣頭條官方的說法,其已“設立嚴格的審核門檻,內部有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在智能算法推薦的基礎上,還有近600人的人工審核團隊,對平臺所有內容進行層層篩選”。

趣頭條能否成功自救?最重要的是自我否定——殺死昨天的趣頭條。

從前草莽起家、高速狂奔的營銷套路和簡單粗暴的補貼獲客,應該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將其賺錢這一用戶短期目標,與生產價值內容這一平臺長期訴求高度貼合。

平臺技術的主要投入方向,也應該從金幣系統轉為內容推薦系統,並且在原創保護、優質內容識別與推薦等方面全面補課(關於轉型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篇幅所限,這裡不展開)。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4)

趣頭條與內容資訊基本無關——不論是讀者還是作者,幾乎無人關心內容質量與價值。趣頭條更像一個披著內容外衣的微商平臺,一個賺錢機器。

正可謂,作者熙熙皆為利來,讀者攘攘皆為利往。

從這個角度來看,趣頭條與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內容平臺毫無可比性,它更像百萬英雄、衝頂大會等直播答題產品。

如果說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內容平臺,內容是主要目的,補貼是實現途徑;那麼趣頭條、百萬英雄、衝頂大會等“撒幣平臺”則恰相反,用戶眼中在這類平臺上賺錢是主要目的,內容僅是實現賺錢的途徑。

可是,這類“撒幣平臺”的結局大家早就已經知曉了......

分享我在趣頭條上發現的賺錢小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