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谷前線:我們用京東寄了個人快遞,內心感到非常憂慮


微谷前線:我們用京東寄了個人快遞,內心感到非常憂慮

京東個人快遞終於來了!未來消費者寄送快遞,又多了一種選擇。

京東快遞正式上線

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宣佈,京東物流正式開啟個人寄件服務,並採取自營模式。

據披露,最近一個月來,京東快遞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局部地區小範圍試點攬件,上述地區用戶可直接通過京東的APP向全國地區發件。寄件為中國大陸地區,支持文件、食物、藥品、數碼產品、衣物、日用品等六類物品。

目前,京東快遞已有幾十萬用戶,隨後將擴展到全國範圍。

事實上,“京東快遞”小程序早已在9月上線,支持快遞寄送、查詢。而從近日剛更新的京東快遞小程序來看,主頁含有寄快遞、批量寄、掃碼寄、語音寄(暫未開通)四個功能,增加了兩個功能。


微谷前線:我們用京東寄了個人快遞,內心感到非常憂慮


京東物流正式宣佈開放個人快遞業務的後一天,仗著“北上廣”的地緣優勢,身邊的小夥伴就搶先體驗了一把。

微谷前線:我們用京東寄了個人快遞,內心感到非常憂慮

一如往常,態度特別好,效率非常高,而且價格還比順豐便宜一些。

快遞小哥告訴我們,京東的快遞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服務。但是,見微傳媒的小夥伴勤儉持家,選擇了標準化的普惠寄件“

特惠送”,聽名字就挺實惠。

除此之外,京東還搬出了自家的飛機,提供“特快送”服務,保證次日或隔日送達。對同城寄快遞的用戶,京東能實現“同城即日”的速度。還有土豪尊享的“京尊達”,由專車專人取件、送件,倍有面子。

以後,京東這些物流兄弟就會走出幕後,頻繁展示在用戶面前。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後我們發現,看上去似乎很美好,但實際上京東物流的路並不好走。

馬雲曾經預測,如果京東在未來幾年不轉型,那麼京東員工將會達到100萬,到時候不僅成本居高,還會面臨100萬員工的管理問題。

目前京東物流的員工在14萬人左右,預計到2018年底會達到19萬人。

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一直是成本高居不下的首要原因之一。其他的不說,

光是這十來萬快遞小哥的吃飯就成問題。

根據一份物流與快遞行業從業人員調查報告,74.6%的受訪者平均月收入在3001-5000元,14.94%的受訪者月收入在5001-6000元,這對於二線網點已經壓力不小。而劉強東對待自家快遞員又如親兄弟一般,加薪、配房、送車、裝空調,還足額繳納五險一金,人力成本是京東物流可預見的增長成本之一。

有消息稱2015年京東物流快遞賬面虧損達94億元,正因為物流虧損讓財報難看,2017年京東物流被剝離出去。

但是,物流開放業務和商城業務的增長只會帶來更多的人力需求,而在直營模式之下,人力成本只會隨著業務的擴張而繼續增加。

換句話說,只要模式不變,成本是減不下來的,該虧還是要虧的。所以,京東推出個人快遞業務,與其說是戰略需要,不如說是為了生存,被逼無奈。

從快遞行業本身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不太好賺錢的行當了。據相關數據顯示,快遞行業的毛利率已經從2007年的約30%的水平,下降到了目前的5%-10%。為了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不少快遞公司把價格定的越來越低。

根據機構研報,2010-2015年,快遞行業平均單價大幅下滑45%,單件收入從2010年的24.6元下滑到2015年的13.4元,即便是順豐,最終淨利潤也只有5%左右。根據我們的體驗,京東個人快遞業務的定價是在順豐之下的,其利潤率很可能更加低。

一言以蔽之,京東物流揹負著沉重的包袱,進入了一個本來就不太好賺錢的行當,我們不禁為它感到深深的憂慮。

要知道,一部分客戶對快遞價格敏感,另一部分則對快遞的服務時效敏感,因此在價格和服務方面是有可服務的細分市場和價格分層。而圓通和京東新推出的快遞業務目標客戶人群是中高端用戶市場,這也是順豐的主戰場。看來這場物流大戰,一觸即發。

微谷前線:我們用京東寄了個人快遞,內心感到非常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