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明陽智能:國內第三大風機制造商!繼邁瑞、藥明、宇信後中概IPO回A第四股。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光伏風電進入平價時代,政策暖風頻吹,還疊加工業互聯網概念...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春節臨近,這兩天晚上市場卻不太平,除了業績預告繼續進入密集發佈期之後科創板意見稿也驚天落地!這速度加班加點也夠快,剛上任兩三天就出來了。

整體要點是科創板投資者准入門檻50萬,需24個月投資經驗;未來嚴格退市制度,簡化退市流程,不再有暫停上市、恢復交易環節。最快一季度或可受理發行申請。

難怪今天午後次新衝高回落(PS:科創板落地對次新也是好事,省得老讓人擔憂!)按理說老股天雷滾滾,利好我大次新,因為我次新頂多是增速不及預期,最多增速大幅下滑,鉅虧個幾億、幾十億短期還是比較困難的。

今晚有40多隻上市三年新股密集披露業績預告,具體如下表,大家參考下!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今天之前進入正題,來說一隻今日開板新股——明陽智能!國內風電巨頭,不過有了當年華銳的陰影難免讓市場對這個巨無霸心生恐懼。流通市值30多億,今日在整體大勢衝高回落的情況下還能漲超8%實屬不易。這個近期光伏風電迎來政策暖風不無關係。

相關閱讀:

重磅利好!全面解讀光伏風電平價上網新政(附相關新股一覽)

江蘇新能:江蘇風電龍頭...

明陽智能作為中概IPO回A第四股(之前三隻中概股回來的表現都不錯),稀缺性還是有的,再者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不僅如此更曾經上了央視的大國重器,海上風電實力技術領先!此外和羅博特科類似也疊加了工業互聯網概念,不然怎麼從原來的明陽風電改成了明陽智能,下面就看海豚今日為您全方位剖析!

國內第三大風機制造商 市佔率達12.5%

明陽智能成立於2006年,國內少數掌握半直驅永磁混合驅動技術的風力發電機組製造商。2015-2017年,公司新增裝機市場容量連續三年穩居國內第三(2008年市場排名為第八),全球前十位,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為8.2%、8.4%、12.5%。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公司預計2018年營收為67.6億,同比大增27.6%,淨利潤3.36億,同比微增2.26%。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從行業競爭情況來看,風機制造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前五大廠商佔有率從2014年的55.3%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67.1%;前十大廠商佔有率從2014年的80.3%提升至2017年的89.5%。

疊加工業互聯網概念,智能化運維+智能化風場

公司致力於推進無人值守智慧風電場建設,通過建立風場運維管理平臺,實現對風場從設備運輸、安裝、調試和運維全過程透明化管理, 利用互聯網、雲儲存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重點打造風機遠程監控、機組在線狀態檢測、遠 程故障診斷與修復、風功率預測、視頻監控等系統,實現風機及風場的智能化管理目標。

擁有一套傳動鏈數據監測、智能健康邏輯判斷的控制算法,能實時把控機組的 健康情況。建立了整套的機組智能故障預警流程體系。目前明陽投入智能故障預警技術的 2MW 風電場,MTBF(平均無 故障運行時間)均超過了 2,000 小時以上,該項技術有效降低了故障發生次數和故障停機時間, 間接的提升了風電場的發電量和發電收益,

在美上市6年縮水82% 為中概股IPO回A第四股

公司實控人張傳衛1993年創立了明陽電器,主要生產輸配電設備,2005年國家出臺政策,規定風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要達到70%,而當時國產化率只有不到30%。在此大背景下張傳衛2006年成立了明陽智能的前身明陽風電。隨著國產進口替代,2009年之後內資企業佔比達九成,到2017年內資佔比達96.6%。

2010年10月,明陽風電(MY)登陸美國紐交所主板,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風電設備整機生產企業,共發行了2500萬存托股,價格為14美元/股,共募集資金3.5億美元。2016年7月宣佈私有化退市,退市時市值大約為3.6億美元左右,私有化回購價格為2.51美元/股,相較發行價縮水了82%以上,退市後公司價值為19.83億元。2018年2月首次披露招股書,2018年11月13日過會,明陽智能也成為繼邁瑞、藥明康德、宇信科技之後第四隻成功IPO迴歸A股的中概股。

風機營收佔比達九成左右 2018年開始止跌回升

從營收結構上,2017年公司風機及配件在營業收入佔比為94.2%,發電板塊佔比僅為4.2%。相比同業業務相對單一(金風科技、國電科環、湘電股份風電佔比分別為77.38%、40.59%、33.27%)。

行業裝機容量變化及公司風機及配件營收變化表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與此同時公司風機及配件收入受行業整體波動較大,幾乎息息相關。

2014年12月發改委下調了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每度兩分錢,新定價適用於2015年1月1日之後核准的項目及2015年1月1月前核準但於 2016 年 1 月 1 日以後投運。此次調價引發了風電行業2015年的搶裝潮,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大增32.54%,相應的2015年公司風機及配件營收也同比大增27.5%。

2016、2017年政策開始向中東部、南方地區引導,但建設難度高於三北地區,建設週期拉長,行業新增裝機容量分別同比大降24.33%、15.51%,導致公司風機營收2016、2017年分別同比大降6.53%、20.34%,訂單從簽訂到確認收入的週期也從2015年的536天拉長至2017年的671天。2018年隨著行業轉暖,公司前三季風機營收同比增長9.67%。

風電已成第三大電力來源 計劃四年新增裝機容量超110GW

2010-2017年我國風電規模高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達29.74%,發電量佔比從2010年的1.17%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4.76%,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後第三大電力來源。但相比之下丹麥、德國風電發電量佔比高達 43.6%、16.1%,仍有巨大市場空間。

2017年我國不管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還是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9.6GW,全球佔比37.45%,累計裝機容量188.39GW,全球佔比34.94%。美國則位居第二,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累計裝機容量全球佔比分別為13.37%、16.52%。2017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僅佔可利用風能7.52%左右,開發潛力巨大。

2017年7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建設規模方案顯示2017-2020 年全國新增建設規模分別為 30.65GW、28.84GW、26.6GW、24.31GW,計劃累計新增風電裝機 110.41GW。其中,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均要達到1GW以上。

另彭博預計2018年-2020年我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20-22GW,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海上風電建設將全面提速!未來三年增速將達21.47% 廣東佔據全國沿海20%的風資源

海上風電具有風資源豐富,發電小時數高,靠近負荷中心便於消納等特點,其建在海上,節約了土地資源,降低了風力發電的成本,

2017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790MW,同比增長71.17%,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到 2020 年,海上風電開工建設 10GW,確保建成 5GW。海上風電開發將在 2018-2020 年全面提速,保守估計2018 年至 2020 年複合增速達 21.47%。

公司總部位於廣東,廣東佔全國能源消耗量的7.17%,為能源消耗大省,但外省調入能源佔比達60-70%。與此同時廣東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擁有的海岸線全國最長,達 4,300 多千米,近岸 10千米區具備 4 億千瓦的風電開發容量,佔全國沿海地區風資源的 1/5。

根據規劃到 2020 年底,廣東省計劃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2GW以上,建成投產 2GW以上;到 2030 年,建成投產30GW。

海上風電的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瓶頸在於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研發和產能,全球海上風電的主要機型有 2.5MW、3MW 以及 5MW。5MW 以上風電機組將是未來海上風電機組的發展方向。

低風區域拓展成未來趨勢 風機技術水平要求將不斷提高

“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優質風資源區基本劃定,此外在持續棄風限電的大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及地方政府暫緩核准三北地區部分省份新風電項目,電網也不辦理接網手續,如下圖西北地區併網裝機容量佔比下滑最為明顯,華北、東北也均出現大幅下滑。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相比之下中南、西南、華東等低風速區域因不存在消納與棄風限電問題,但存在選址難度大,技術要求和建設運維成本更高等問題,不過隨著風機技術進步(低風速地區的年發電小時數已提升至2000小時左右)和大葉片機組的使用,中東部和南方低風速區域併網裝機容量佔比上升明顯,華東從10.95%大幅上市至31.19%,中南從7.98%上市至25.02%。可以說向中東部和南方低風速區域拓展已成未來趨勢,與此同時對風機制造商技術水平要求也更高。2017 年,僅有 6 家風機制造企業年銷量(裝機容量)超過1,000MW。

風機大型化成趨勢 3MW以上漸成主流

為適應陸上風電向中東部中低風速區、海上風電轉移,國產大風機已成市場熱點和產業難點。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大型化有利於提高風能轉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2017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中2MW以下佔比7.3%,2-3MW佔比85%,3MW及以上佔比7.6%。預計2017 年中國 3MW 及以上風機市場新增裝機容量約為1.5GW。2017 年3.0MW 及以上容量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超過 50MW的企業為行業排名前六的,競爭者不多。

根據《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 2050》,我國將於 2020 年前,實現 5MW 風電機組的商業化運行,完成 5-10MW 海上風電機組樣機驗證,並對 10MW 以上特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概念設計和關鍵技術研究。

公司曾經的主力1.5MW產品開始銷聲匿跡 2.0MW產品佔據大片江山

明陽智能產品功率覆蓋 1.5MW、2.0MW 國內主流機型,3.0MW 級大容量機型,以及 5.0MW 以上超大容量新型海上機組。產品類型涵蓋常溫型、低溫型、寬溫型、高原型、海岸型等陸上機組及大型海上機組。

政策暖風頻吹,海上風電建設全面提速!一隻充分受益的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