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1792年,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性質各有不同,鎮壓農民起義有之,平息叛亂有之,抵抗外敵侵略有之,窮兵黷武耀武揚威也有之。其中,三次對新疆用兵,兩次對廓爾喀用兵維護了新疆和西藏的領土完整,有一定的歷史功績。

乾隆朝將星璀璨,傅恆、阿桂、福康安、兆惠等都是當世名將,今天我們拋去封建帝制的糟粕,單從軍事能力方面去考量,看看誰對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的貢獻最大。

一、富察傅恆


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發動叛亂,乾隆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前往前線平定叛亂,接連受挫,張廣泗、訥親被先後處死。

1748年九月,傅恆毛遂自薦參贊軍務前往金川前線,第二年正月傅恆親自督師連克金川數座險堡,土司莎羅奔畏死請降,歷時兩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清軍的勝利宣告結束。

1754年準噶爾內亂,滿朝文武只有傅恆強烈支持乾隆對準噶爾用兵,並積極協助乾隆在後方制定戰略戰術,調兵撥響,保證軍需,為戰役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765年,緬甸軍隊多次侵擾雲南,前後三任雲貴總督因徵緬作戰失利先後自殺。傅恆臨危受命,執掌徵緬帥印,發動突襲戰,初戰告捷。後因水土不服,傅恆在內的大批將士病倒,不得不議和息戰。

二、阿桂


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1759年,天山南路發生了霍集佔兄弟的叛亂,阿桂奉命前往平叛,兩軍在阿勒楚爾展開激戰。戰鬥中阿桂一馬當先率數百精銳士卒繞過山麓奇襲叛軍右翼,一舉擊潰敵軍,取得了平定天山南路的決定性勝利。

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發生叛亂。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戰不利,被朝廷免職,以阿桂代理。阿桂率軍連破數城,因戰功卓著,帶兵有方,被乾隆授以定西將軍,全面指揮對金川用兵。經過幾年的激戰,在福康安、海蘭察等將領和廣大士卒的奮勇衝殺下,終於平定了大小金川。

三、福康安


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1773年正月,福康安作為平叛將領前往四川軍中效力,第二年正月攻克喇穆喇穆西部各碉堡,激戰中福康安曾率八百士卒夜襲敵堡,極大鼓舞了清軍的士氣。歷時五年的金川之戰,福康安身先士卒,攻堅克難,戰功卓著。

1786年,臺灣爆發了林爽文起義。起義軍連克數縣,聲勢浩大。福康安接替鎮壓不力的閩浙總督常青,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很快扭轉戰局,解除城圍,並於1788年正月俘獲林爽文。

1788年,廓爾喀(今尼泊爾)以西藏當局徵收貿易稅太重為由,派兵入侵西藏邊境。大將軍福康安受命抗擊進攻西藏的廓爾喀軍,率師出青海,行40日至前藏。採用分路進攻、伏擊殲滅等戰法連敗廓爾喀軍,收復要隘濟嚨等被佔藏地。繼續深入廓境,六戰六捷,迫廓爾喀言和。

四、兆惠


傅恆、阿桂等名將,誰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貢獻最大?

看過《書劍恩仇錄》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兆惠這個人物,他在進攻回部的時候將香香公主帶回了京城獻給了乾隆。歷史上的兆惠運籌帷幄,及善用兵。1757年春天,兆惠任清軍西路軍統帥率軍轉戰天山北麓,追捕逃竄各處的反叛頭目,天山北麓全部平定。

1757年,大小和卓叛亂,兆惠帶領3000士兵穿越沙漠隔壁1500餘里,進抵小和卓據守的葉爾羌城下。葉爾羌城下的黑水營圍戰是清朝統一新疆過程中最為艱鉅的一戰,也是清史上最為經典的一次戰役。兆惠率領的清軍中計被叛軍從中間切斷,經過浴血奮戰回到黑水營堅守待援。

叛軍連續五晝夜衝擊清營,兆惠與眾將士置於死地而後生,頑強抵抗,使叛軍傷亡慘重。見強攻不成,叛軍派兵築長圍,準備困死清軍。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兆惠率部與叛軍僵持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終於在1758年等來了增援的部隊,包圍黑水營的叛軍在清軍內外夾攻下土崩瓦解,狼狽逃竄,兆惠取得了黑水營之圍的勝利。

傅恆天縱英才,阿桂老謀深算,福康安勇武果敢,兆惠堅韌不拔,他們為乾隆的“十全武功”殫精竭慮,浴血沙場。從做出的貢獻來講,福康安打金川、定民變、靖臺灣、驅除廓爾喀居功甚偉應居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