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此書為上海徐匯報館教士譯,清光緒29年(1903年)鴻寶齋石印出版,一套八冊。

筆者一向對西學東漸的書籍感興趣,對傳教士傳播西方科學知識、啟迪國人放眼世界的行為一直是由衷的佩服,我相信這些傳教士沒有什麼私心,背井離鄉來到中國如果單單就是為了本國政府的侵華大計的話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當政的人為了某種需要,可以找出很多的藉口來詆譭一些行為,可以歪曲歷史,可以愚人,但歷史本身是不會被歪曲的,時間是可以改變一切。記得上中學時期(八十年代)看過一部美國影片,名字記不住了,情節大概是一個美國老人救人的故事,當時看完之後很震驚,覺得美國這個罪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怎麼會出現這麼一個雷鋒式的人物?可見當時人中毒之深!說遠了,還是回到這套書。

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書前有兩個序,一個是中國人寫的,一個是外國人寫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的序儼然還是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主張:

“故我中國儒家講格致學,必窮至事物之理,特鉅細洪纖……謂形而上者為道,我綱領在手……”“西人於遊歷則猛涉巉巖,浮巨海不為險,心思則邃殫窮年累世不為勞,製造則精竭神工敝鬼斧不為費。舉凡聞聞見見,形形色色,神而明之,變而通之,俾天壤間無無用物、無無益事乃已,五大洲文明富強之基石……”

外國人的序就不是這樣,而是強調“新”:

“智慧何由新?新之於學問。學問何由新?新之於見聞。士人足不出戶庭,日手一編,不間寒暑,不可謂非有心稽古之儒。特所習者多陳陳相因之編,所研者多陳陳相因之理,則雖胸如玉府腹如珠船,終不能暢發新機。新其見聞,新其學問,並新其智慧,不愧為識時務之後傑也。”

兩序一比較就可以看出當時的中西方對中國的認識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外國人的序是比利時來華的著名傳教士赫師慎所寫,這個傳教士也是名數學家,在中國居住了二十年,能閱讀中國的文獻,漢語水平比較高,他把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介紹給西方,同時也翻譯了許多西方的科技著作。

無論近代中國有多少有遠識的人,不論這套書的中譯者也好、魏源也好、林則徐也好、洋務派也好、維新派也好,甚至時革命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中國強大起來,但從心底裡來講他們還有一個理想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的漢唐盛世對他們的影響太大,從來就沒有放棄做世界家長的夢想,所以他們不會認這些所謂的“夷”為兄弟的!對內四海之內皆兄弟,對外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過去是,現在也是!記得在前面的《萬國通史》前編的序中有句話,倒是很能表明一些問題,“苟能節其短而取其長,舉而措之於本國以助今日維新之業,則世界大同之盛可期,而人類平安之幸福全矣。”人家確實是來幫我們這個窮兄弟的。

還是說說這套書:本書分為八卷,內容涉及到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多個方面,內容比較豐富,翻譯的方式也和林紓的翻譯方式一樣,口述後由中國人轉譯的,所以轉譯時又加了一些中國元素在裡面,更能讓中國人接受。

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四海之內皆兄弟:清末出版的《泰西事物叢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