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中国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说四十不惑。相信大家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黄口小儿这个词,黄口小儿又是指的什么?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一般将刚出生的小孩子叫做小宝宝、Baby等昵称,在中国古代小孩刚出生时叫婴儿,在周岁之前称襁褓;当小孩长到2岁到3岁时被称做孩提;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十岁以下的孩子被称作黄口,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黄口小儿就是指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当女孩的年龄在10岁到20岁之间又会有不同的称呼,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13岁到15岁称做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所以称为舞勺之年;15岁到20岁称作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也是成童的代名词。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男子20岁时被称作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如今也是多用于代指20岁左右的青少年,注意:弱冠不能用于女子。

30岁又称而立之年,自古就有男人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呢?三十而立需要立人、立身、立业、立家。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40岁又称不惑之年,人到中年,必然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那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对内,家庭的责任;对外,社会的挑战;对自己,压力即为动力。

50岁又称知命之年,俗称“五十而知天命”,当你的年龄到了50岁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也已经有了清晰的人生定位,去尽自己所能承担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60岁又称花甲、耳顺之年,人到了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到了六十岁也就看透了人生、看透了名利、甚至可以看透生命。

70岁又称古稀之年,古代人可以活到70岁已经可以称得上高寿了,所以才会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人活到了70岁应该有一个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放松心态。去尽情地享受老年生活。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80岁又称杖朝之年,按照周朝礼制允许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撑着拐杖入朝.所以八十岁也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又称耄耄之年, 耄耋:泛指晚年,也指人的高寿。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耋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

100岁乐期颐。男子100岁便被称为乐期颐,因此男子百岁时也叫期颐之寿。期颐的意思就是百年,取其长寿之意。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不惑的又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