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今天的新浪微博的熱搜板塊被一件事刷屏——主持人李詠的去世。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這條消息讓辦公室的小夥伴們唏噓不已。

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就是那個“非常6+1”“砸金蛋”被戲稱“馬臉”央視主持人“李詠”。

不少網友在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和不差君的反應一樣:怎麼可能?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李詠的葬禮已於昨日在紐約舉行。這一消息已經完全坐實了李詠因癌症這一消息。

經過了17個月也就是1年5個月的抗癌治療,央視前主持李詠於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0歲。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每當談論死亡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會唏噓很久:記憶中明明那麼鮮活的人,再得到消息的時候卻是已故的人,徒留給世界一場回憶。

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人生的旅途毋庸置疑地就是那麼短。

和大部分人一樣,不差君在初聽這個消息的時候是懵的。第一反應是:開什麼玩笑!第二反應:其實李詠的一生也挺好,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中國傳媒畢業的他,在9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當編導,98年開始擔任綜藝節目主持人,收穫了全國人民的歡笑與喜愛。接著轉型訪談節目主持人,09年出了自傳《詠遠有李》,娶了導演哈文做妻子,有個懂事的女兒。有耀眼的人生巔峰,有不被理解的人生低谷。

所有的人間悲歡都有親歷,所有的夢想都去努力了。談論他的此生,不覺有憾。

面對生命與死亡,不差君堅持的態度一向是:生命很短,回憶很長,這樣就挺好。

在聽到李詠去世消息的時候,不少人在評論區留言出現最高頻率的詞是“健康”“養生”。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包括辦公室也討論了一波“養生大法”,比如枸杞紅棗走一波;助眠神器常備著;維生素E,維生素B有事沒事嚼兩粒……

你能相信這些從衣食住行方面總結的養生之道出自那些24、25的年輕人之口嗎?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甚至有同事提議說:“還是多買份保險吧,買保險才是最實在的。”

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奇門怪招,不差君哭笑不得,原來每天堅守在職責崗位熬夜加班的同事們私下竟是這麼的惜命。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果然,面對生命,大家都有一種本能的渴望。

大家似乎認為只要延長了生命的長度,此生便會盡可能的接近完美。

但是誰又會記得此生是否有意義不在於人生的長度,而在於人生的厚度。

就像之前不差君說的:生命很短,回憶很長,這樣挺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無限的價值意義,想想都是令人激動的事情。當此生結束時,漫長冗雜繽紛的回憶才是此生的唯一意義。

當然人生有意義並不意味著這個人活得全世界認同,只是單純的取悅了此生,便可。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如果生命很長,回憶太短,那得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朋友經常問我:“喂,你說,等我七老八十回憶我的人生的時候,發現我的人生除了應付忙碌的工作,就沒有別的生活了,那是不是很可怕?別人的兒孫繞膝講得都是自己的光輝歲月,而我只能告訴我的孩兒們講當年我的工作流程,是不是挺別具一格的?”

而我總是攤手聳肩:“那就趁著現在還沒有七老八十多創造回憶唄。”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除了努力創造回憶之外,我們的一生又能用什麼證明我們曾經存在過了呢?

我們渴望生命的原因簡單而又純粹,無非就是想在世界上停留更久一點,然後讓熟悉或者不熟悉我們的人多存留一點關於我們的影像。

尼采曾經說過: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一點,因為我們始終都要失去它。

既然要失去,既然結局殊途同歸,那為什麼還要選擇碌碌無為的單調而放棄更多彩色的可能?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我想去沙漠。”

——“去唄。”

——“你說沙漠裡會不會有花。”

——“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萬一沒有呢?”

——“那你也親自驗證了呀。”

如果你去了,你的餘生記憶裡就會多出一份關於沙漠的記憶,至於那裡有沒有花已經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了。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雖然是很老掉牙的雞湯文,但不差君只想說的是生命其實不要求我們過得有多成功,只是不要委屈了此生就好。

畢竟做人有今生沒來世。不活得精彩一點多對不起自己啊。

今日話題:

小夥伴們覺得自己目前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是什麼?

勇敢|一個人,去四季花開的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