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這個問題是有感而發。

最近一直讓孩子跳繩鍛鍊身體,以前一直是我陪孩子跳。昨晚我有點不舒服(剛拔了個牙),讓孩子自己跳。孩子跳了一會,過來叫她媽媽去跟她跳,她媽正躺在沙發上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垃圾電視)看的帶勁,不願意離開電視,就讓孩子先跳100個再來叫她。然後孩子跳了100個來叫她,她又讓孩子再跳50個再叫她,然後孩子又跳了50個,再叫她。這時候她媽開始表演了,說孩子跳的這麼快,不夠50個,讓孩子再跳30個,孩子不願意了,開始哭鬧。

我當時就壓不住火了,你不去就不去,騙孩子玩幹什麼。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個反思。

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和對自己奉行的兩套標準,屬於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我們教育孩子要文明不講髒話,自己卻習慣出口成髒。

我們教育孩子不要跟別的孩子打架,自己卻習慣用揍孩子來教育他們。

我們教育孩子少看手機電視,自己整天抱著個手機電視在那傻樂。

我們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自己卻一本書不看,天天玩抖音

這就是我們父母行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這裡有一份2007-2016年曆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統計。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可以看到,父母為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的比例是最高的,共計佔到了65%,其次是工人11.39%,農民10.16%,其他的12.12%

表面上看農民10.16%的比例好像也不低,但是我們別忘了人口基數,我們有8億多的農民,人口第二多的是工人,佔了11.39%,二者一共才佔了21%.而父母是教師的佔了35.09%,再加上公務員、工程師佔比達到了66%,這狀元產出比例嚴重不對等。

儘管光看高考狀元有些極端,但是卻普遍反映了這麼一個問題:知識高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水平更高。

有的可能說,那是人家有錢有資本給孩子上培訓班,請專門的家教教育出來的。不否認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這是關鍵原因嗎?如果孩子不想學,你請再好再多的家教有用嗎?培訓是輔助,關鍵還是孩子小時候家庭氛圍的薰陶。

孩子的性格習慣基本是在12歲之前養成的,而6歲之前又是關鍵期,可以說6歲之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以後行為習慣的80%。中國有句古話“3歲看大7歲看老”,國外有蒙特梭利的“敏感期”,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等都說得說幼兒教育的關鍵性。

而6歲之前是誰在教育,主要不就是家庭教育嗎?

而家庭教育的重點就是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圍的薰陶。

六小齡童我們都知道,是最經典的美猴王,六小齡童家被尊稱為猴王世家,真的演猴戲是從他的曾祖父開始,他的父親章宗義是從6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猴戲,因此取藝名為六齡童。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家庭氛圍影響孩子什麼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印刻現象。

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茲發現在剛孵化出的小鴨面前,像鴨子那樣擺動自己的雙臂,搖搖擺擺地走路,小鴨子像愛母鴨那樣地愛他,在幼小時跟在他身後走,到了性成熟期,則向人類而不是自己的同類求愛。印刻現象和一般的反應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時期內發生,小雞“母親印刻”的發生是在出生後的10-16小時,小狗則是在出生後的3-7周。

印刻發生的時期稱作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形成的印刻行為作為動物的習性保存下來,並且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還原。而人類的關鍵期就是6歲之前。

而家庭氛圍就是影響兒童印刻現象的關鍵。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家庭氛圍會影響人的什麼:

1、情感表達方式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說自己情緒控制能力差,動不動就發火,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如果大家回憶下自己的童年,深入挖掘下,相信大家都會發現:容易發火的人的父母也通常是用發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在模仿父母。

對別人善良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善良的孩子。

對別人冷漠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冷漠的孩子。

對別人天天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父母只能培養出小心眼的發孩子。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2、興趣愛好

父母平時在上班,只有下班的業餘時間才能陪伴孩子。而父母在業餘做什麼,很大程度都會遺傳給孩子。因為孩子會覺得空餘時間就應該這樣利用,然後就會形成習慣。

就我個人來說,父母是農民,晚上最大的愛好就是大家一起圍著電視看電視,以至於我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就靠電視打發時間。直到後來隨著讀書自我反省,我才改變了業餘時間的利用方式。

我後來常想,如果我父母在我小時候晚上經常讀書,下棋之類,我後來總會學一門愛好的。

而對於現在很多孩子,我相信,父母天天晚上抱著手機看,給他們的榜樣就是用手機打發時間,自然當他們空閒無聊時,第一想到的就是玩手機。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3、問題處理方式

問題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是來源於父母雙方的問題處理方式。

如果是夫妻雙方習慣用吵架對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那麼孩子的認知自然就學會吵架對罵。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自然也就選用這種方式,因為他沒有學過別的問題處理方式。

相反,如果父母是平等溝通和平解決問題的,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模仿父母的溝通方式。我們通常覺得有素質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有素質,懂禮貌,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有素質懂禮貌。

父母一邊騙著孩子,一邊教育孩子不能說慌,想想就搞笑

總結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習慣奉行兩套標準。

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孩子並不按照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然後父母就開始抱怨孩子,教訓孩子”怎麼說你都不聽呢“。孩子表面上不說,心裡反駁”你憑什麼說我,你自己都這樣做“。所以越說孩子越不聽,越不聽越說,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要想孩子聽自己的,父母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

”神通奶爸“多次獲得頭條青雲計劃,既不出售焦慮,也不販賣雞湯,只講純粹的育兒技巧。

更多青雲計劃文章

1、

2、

3、

4、

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