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為什麼我們要開始控制石油消費了?

傅成玉:为什么我们要开始控制石油消费了?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一大石油進口國。2018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突破6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9.8%,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9%。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環境汙染和保護公眾健康,2018年1月,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和能源基金會中國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水利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行業協會等數十家單位,在北京啟動了“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下稱油控研究項目)。

1月23日,油控研究項目課題組在首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上發佈《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執行報告(初稿),提出了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路徑。

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集團原董事長,油控項目核心組組長傅成玉發表了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錄音整理:

今天談“油控”,對人類、對全球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本來是搞石油的,今天有人問“你怎麼來搞油控了”?

這是因為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類生存面臨著三大威脅,其中之一來自環境和氣候變化。

化石能源,是對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環境對人類的傷害,中國人今天體會很深。我們這一代,包括下一代,都在承受著環境帶來的傷害。

這是過去落後的生產發展方式導致的。這也是讓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不可持續的方式。所以,化石能源的控制,對人類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有特殊意義。

石油消費控制,是今天必須要採取的積極的、堅定的措施。

中國政府在這一方面已經採取了行動。這些年對煤的控制已有了非常驚人的效果,而且也在採取措施要對石油消費進行控制。這是我們看到的非常好的現象。

巴黎協定是196個國家的共同宣言,儘管特朗普“退群”了,但是人類的命運不能綁在他的身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在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上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政府在巴黎協定承諾,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達到高峰,然後不斷遞減。我相信中國過去所採取的有效行動,可以使我們的高峰期提前到來。特別是在石油消費控制上採取積極措施,可以更好地實現巴黎協定的承諾。

如果不控制石油消費,人類未來發展不僅在環境和氣候變化上不可持續,在生存空間上也不可持續。

按照我們的測算,中國石油消費高峰是7.2億噸。

未來,世界要發生很大變化,其中之一是工業化國家會越來越多。工業化意味著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汙染。所以,中國在“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條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類資源能夠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

如果13億中國人走工業化,還有超過13億人口的印度要走工業化,再加上中東國家、非洲國家、南美國家,世界石油不僅不夠用,而且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所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中國採取的非常好的可持續發展新方式。

按照現在的能源消費趨勢,不管美國頁岩氣和頁岩油的發展有多好,考慮到2050年人類至少要增加20億-30億人,如果按照我們過去的工業化發展方式,是沒有那麼多的能源可供應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們的必然途徑。

這些年來,由於技術進步,光伏、風能的成本大大降低。按照世界可再生能源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無論是海上風電、陸上風電,還是光伏、光熱,它的下端成本都會接近傳統化石能源。2020年以後,這些技術進步還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2018年底,三峽集團在青海投產的一個光伏項目,上網電價是每度0.31元,而當地的煤電脫硫後的上網電價是0.32元。所以,可再生能源有非常好的可比性。

如果再堅持5-10年,我相信,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將超出我們的預期,它們將會成為能源消費增量增長的絕對主力。在傳統能源的存量中,化石能源消費量會大幅降低。石油替代方案在短期內將能取得較大效果。

推動石油消費控制的另外一個主要意義是,如果主要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將綠色低碳作為發展戰略,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版圖將重新改寫。

原來,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是石油主要生產國,北美和南美是次要生產國,現在,石油主要生產國變成了北美,地緣政治在跟著轉換。2030年以後,如果新能源消費在能源消費總量上佔到30%,這個版圖還會發生重大變化。

能源安全問題、中國能源自給問題,我們從現在開始,要慎重考慮。起碼要做到,中國60%-70%的石油不再對外依賴,而是可以對內依賴,甚至看看對內依賴能否達到70%-80%。

想不到,永遠做不到。想得到,我們不一定完全達到,但一定會有更好的目標。這就需要進行規劃和採取措施。

中國有幾個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第一是改變能源結構。要以清潔能源為主,大力發展天然氣。中國的頁岩氣發展潛力遠遠超出想象,所以,主要精力要放在技術進步上。

第二,要把提高能效作為節省資源能源的第一要務。中國的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三倍,這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在提高能效上,從中國政府到民間,要作為第一要務來抓。

我們很多行業的技術標準不高,能源浪費太大。隨著新技術領域的進步,從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到智能製造等,能效都可以大幅提高,能耗大幅降低。

還有一個領域是,要極大地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特別是電動汽車領域。如果倒退五六年,我們不會相信,電動汽車的發展會這麼快。如果再往後看十年,會發現更大的變化。

無論在汽車領域、建築領域,還是化工領域,在產業、技術、能源、政策等方面,都應該做整體的規劃,再統一實施。

現在,政府職能和責任比以往都極大擴展了。如果還用以往的觀念去看待新的經濟規模和新經濟發展方式,就失靈了。

企業的發展也是一樣。如果還按照昨天的發展思維考慮明天的事情,到明天就一定會受挫,會遇到大的阻力。所以,需要用明天的思維做今天的事兒。

今天很多企業遇到困難,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傳統發展方式所形成的發展思維沒有改變,到今天,發現不改變不行了。

中國要立足於能源自給或者能源基本自給,有很多人不相信有這個可能性。我想說,這個可能性極大,不容易、不簡單,但有機會實現。

現在重要的是,不在於能不能做成,而在於我們的視野有多遠,能不能看到這一點。

所以,中國政府建議各級企業、各個行業要用未來的眼光來做今天的事業,用未來世界人類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來推動今天的生產方式變革、技術變革和企業發展模式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