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清朝敗的悲慘,京城被英法洋人給佔領了,皇家休閒娛樂的大園子也被洋人給搶了,皇帝也被迫北狩逃命,最終落得個迫割地賠款的結局,一地雞毛,顏面盡失。

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大清朝敗給英法並不意外,英法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而大清朝則是垂垂老矣的農業國家,單從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來看,工業化的英法裝備有線膛後裝步槍、線膛後裝火炮,而清軍仍是鳥槍、抬槍和冷兵器,可以說英法完全碾壓清朝。但是從史料來看,清朝的軍隊雖然失敗,但是並不懦弱,面對強大的英法聯軍,由數萬八旗兵勇英勇獻身,不負軍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美名。尤其是八里橋一戰,曾格林沁率領八旗兵勇,以唐吉坷德式的衝鋒,挽回了帝國最後一絲顏面。曾格林沁兵敗八里橋,對大清朝是個重要的打擊,從此中央失去了最精銳的野戰軍,以後不得不更加依靠曾國藩等漢族地主武裝,最後造成了地方政權尾大不掉之勢。那問題來了,面對英法聯軍,曾格林沁的八旗全軍覆沒,如果換成曾國藩領導的湘軍能贏嗎?

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一,對比雙方的軍事實力

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兵力約8500人,且軍隊經歷過拿破崙戰爭錘鍊,和最新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考驗,兵員是義務兵役制加職業軍官團。大量裝備配備刺刀的前膛燧發槍和滑膛炮,甚至部分士兵使用最新的線膛火炮和線膛步槍。戰術方面,聯軍使用的是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的戰列步兵線等最新戰術。而曾國藩的湘軍是以冷熱兵器混用為主的軍隊,湘軍裝備的是少數進口和仿製的舊式滑膛槍、自制的本國鳥槍,抬槍,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長矛等冷兵器。以曾格林沁在八里橋的兵力為準,湘軍兵力在3萬人左右。通過對比,除了湘軍人數佔優之外,兵器,戰術完全落後於英法聯軍。

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二,戰鬥過程

對比過雙方的軍事實力之後,就是戰鬥階段了。湘軍為守方,防止英法聯軍進犯北京,英法聯軍為進攻方,戰略目的是拿下北京,逼迫清政府投降簽約。至於雙方怎麼戰鬥,這隻能進行兵棋推演了。按照湘軍的一貫作戰指導思想“結硬寨,打呆仗”,湘軍極有可能在八里橋構建工事,等待聯軍進犯。曾國藩制定了紮營之規,先要修牆挖壕,牆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塊組成。壕溝深一尺,壕溝挖出來的土必須要搬到兩丈以外,以防敵人用挖出來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溝填掉。壕溝外是花籬,花籬要五尺,埋入土中兩尺,花籬有兩層或者三層。搭籬笆是防敵軍的馬隊。營壘的防禦牆靠近內側叫子牆,士兵站這裡,牆外面一層是籬笆,防馬隊,再外邊是壕溝,防步兵。湘軍在歷次與太平軍的戰鬥中使用這種方法,效果顯著。

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但是湘軍的“結硬寨,打呆仗”對太平軍有效,但是對英法聯軍同樣有效嗎?我看未必。湘軍的堡壘看上去堅固,但只是對同樣處於冷熱混合兵力的太平軍而言。但是面對完全進入熱兵器時代的英法聯軍而言,就不值一哂了。英法聯軍裝備火炮,有效射程在一千米,最大射程三千五百米,可發射實心炮彈、爆破彈、霰彈和榴霰彈。而湘軍的火炮炮身管短,口徑大,當時尚無調整角度和方向的裝置,發射時多固定於四十五度角,用加減裝藥來定射程之遠近,完全無法與聯軍對抗。在實際作戰中,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湘軍結好營寨,等待聯軍進攻,希望靠工事殺傷聯軍。但是英法聯軍的火炮,在湘軍火炮射程之外就可以對湘軍進行攻擊,湘軍毫無反擊之力。而湘軍素無騎兵,到最後甚至連貼近肉搏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英法聯軍,八旗全軍覆沒,換成曾國藩的湘軍能贏嗎?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湘軍引以為豪的“結硬寨,打呆仗”戰術,在英法聯軍面前就是畫地為牢,結局可能比曾格林沁的騎兵還要慘。落後的制度和科技之下,不論是唐吉可德式的衝鋒還是畫地為牢的防守,都不可能敵過擁有先進科技的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