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24歲,我沒錢但年輕,我怕N年後我老時,還是一事無成

2018年,我24歲,本命年。

畢業一年的我,一直惶恐。

還是一如既往的為未來擔心,害怕沒有發生的事情。

對自己能力沒有了之前的盲目自信,開始自卑起來。

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想做的事情因為拖延好多沒有做。

以前特別喜愛的歌,單曲循環到N遍;現在極其厭惡那種腔調。

以前不喜歡聽李宗盛,現在越來越能聽進心底。

今年我24歲,我沒錢但年輕,我怕N年後我老時,還是一事無成

2018年過了一半,自己從一家公司到現在公司,自己從140斤到135斤。這半年或許說得上平淡,或許有點波折,無論如何都需要對自己這半年的所做所為審查、覆盤一下。

一、意識到自己還年輕

年輕就意味著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學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用年輕的且靈活腦力去學習,從而保證自己是在不斷進步,而不是被淘汰。可以有足夠的體力在公司加班,能用n倍的速度積累經驗,n大於1但小於3,一天畢竟只有24個小時,相比8小時,最多隻能用3倍的時間工作。

但是啊,時間卻總是稍縱即逝,在我們不經意間她總是匆匆溜走了。五年後呢,十年後呢,我們還能和年輕人pk體力加班嗎?

年輕要做更多的事情,走更多的路,承擔更多的責任。

所以就要緊抓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去拼搏。

二、讀書

我一直 特別喜歡讀書,讀七零八碎的書。讀劉震雲的《我叫劉躍進》、《塔埔》、《官人》、《故鄉天下黃花》、《故鄉面和花朵》、《吃瓜時代的兒女們》讓我知道了作家視野中的生活是怎麼樣子的。劉震雲說知識分子就要像探照燈照亮民族的未來,他說得他做到了,我能夠從書中讀出他用「噴空兒」的語氣,講出了社會人的荒誕又極可笑的一面。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是劉震雲暌違五年的又一力作。書中講到四個素不相識的人,農村姑娘牛小麗,省長李安邦,縣公路局長楊開拓,市環保局副局長馬忠誠,四人不一個縣,不一個市,也不一個省,更不是一個階層;但他們之間,卻發生了極為可笑和生死攸關的聯繫。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穿越大半個中國打著了。於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卻樂不可支。

書中沒有半個吃瓜的人物,而我們每個讀著這本書又被書中的人物情節逗的呵呵笑的各位不就是吃瓜群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好好看看這本書。

三、開始做比空想完美更重要

之前,一直有拖延症,本來好好的計劃卻一直沒有實際去做,白瞎了這麼好的計劃。計劃要讀一百本書,買了書卻沒有去讀,放在書架上吃灰。計劃跟網上視頻學習,視頻下載了整塊硬盤,只看了頭幾集。

應該去除形式主義,非得去圖書館才學習嗎?非得週六日才去做嗎?想做的,現在就做最合適!!

人的時間分為大塊的時間和碎片時間。大塊時間這樣安排:固定的時間去做固定的事情,堅持一段時間,培養自己的行為慣性。 碎片的時間:可以為做大的事情做準備,碎片時間可以給父母打電話、背單詞、做脊椎操、思考等。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時間,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另外!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別貪心,少做事情是對自己的時間效益最大化。能力不足時,不要貪多,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好。這是前公司架構師告訴我的,冉總是我的一位人生導師。

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雖然已經離開大學一年了,我還是一股學生氣。真正理解了知識與技能的區別:知識是日常的閱讀,記錄,積累的內容。技能是通過反覆的練習、實際的動手操作直到變成身體本能的反應。技能是反覆練習得到的,而大學裡專業的學習目的是通過學會知識讓我們更好地學習技能 ,我們計算機科班出來的怎麼樣也比培訓幾個月的學東西快得多多。

畢業一年,儘管自己更現實,但也在為了理想奮鬥,積極主動,多與人交流。為了理想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