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的世界大战

柴可夫斯基有一首经典的管弦乐作品《1812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元帅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创作的。该乐曲以曲中的炮声而闻名,有多次室外演奏曾经使用了真正的火炮发射来伴奏。

1812年的世界大战

1812序曲CD 辛辛那提交响乐团

1812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俄法大战的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属加拿大与美国之间也爆发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战争,史称第二次美英战争。经过两年的鏖战,交战双方于1814年签署了和平协议,加拿大从此奠定了内部统一、国土边界以及与美国关系的基础。

如果算上这一年结束的第七次俄土战争,以及玻利瓦尔领导的方兴未艾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812年的世界曾经陷入了席卷欧美的大战之中。

1812年的世界大战

1812年的世界大战

我们重点介绍俄法战争和美英战争。

俄法战争

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如日中天,击破反法联盟,基本征服了除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大陆。而俄罗斯退出了为了绞杀英国经济贸易而成立的"大陆封锁系统",终于导致拿破仑发起对俄国的远征。

夏天,拿破仑集结60万大军,兵分三路入侵俄国。俄国在战争初期只有24万兵力陈兵西部边境,因此采取且战且走的撤退战略,同时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政策,拉长了法军的补给线,并使得法军无法在占领区进行抢劫和补充。

虽然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中取胜,但是拿破仑一直没能达到歼灭俄军主力的目的。随着越来越深入俄国内陆,以及天气转冷,泥泞而漫长的补给线成为噩梦。法军因伤病、饥饿、开小差等原因大幅度减员。拿破仑的中央法军只剩下了16万人。

此时,俄国元帅库图佐夫已经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严阵以待,摆开了战场。俄军在战场构筑了一个大型多面城堡和三个突角堡作为支撑点,投入了10万步骑兵和673门火炮。法军有124000人和587门火炮。此时,双方的兵力已经非常接近。

1812年的世界大战

博罗季诺战役

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两天,法军虽然占领了多面城堡和突角堡,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上网代价。其中为占领一个多面城堡就损失了4000人。在混乱的战场上,双方士兵冲进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烟中,翻过地上成堆的尸体对射,炮火不断地摧毁残垣断壁中战斗的步兵。双方指挥官也因为无法了解战场形势而出现多次误判。战至傍晚,双方收兵重整。当晚,库图佐夫下令撤退,俄军让开大路,放弃莫斯科城,而转向外围作战。

法军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又伤亡了3-5万人,俄军也有5万左右的兵力损失。当疲惫不堪的法军进入莫斯科时,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空城。

库图佐夫的部队放弃莫斯科后,非常巧妙地计划和实施了侧敌行军机动,史称塔鲁丁诺机动。拿破仑完全不知俄军去向何方,而俄军已经为反攻做好了准备。此时虽然只是十月,但莫斯科已经开始下雪。拿破仑请求停战未得到俄国答复,只得下令撤退。

1812年的世界大战

莽莽俄罗斯吞没了拿破仑大军

士气低落的法军行进在泥泞的撤退之路上,俄军紧随其后,不断派出骑兵埋伏和袭击,并抓住机会进行突击和包围。法国军队在11月16~18日的3天交战中伤亡6000人,被俘2.6万人,几乎丧失了全部炮兵。俄军的平行追击和波里索夫口袋阵,又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拿破仑仅带领不到1万残兵度过别列津纳河,逃出俄国。

拿破仑法国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他本人也于第二年退位,被流放到上。

1812年的世界大战

法军进军与撤退路线

美英战争

拿破仑的失败,直接影响了另一场战争的胜负,这就是美英战争。

美英战争由美国挑起,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展开。参战的一方为年轻的美国联邦军队,一方为英属加拿大境内的英军、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战士。

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结束后,美国一直意欲占领加拿大,将英国残余力量赶出北美大陆。1812年,由于美国在密西西比流域的扩张,严重侵犯了印第安部落的利益,印第安萧尼部落酋长德康瑟计划联合各部落,在英军的支持下,收复被美军占领的中部土地。这导致美国的主战派决心先下手为强﹐一次性解决英国祖家﹑加拿大及印地安问题。

1812年的世界大战

发生在加拿大的美英战争

当时的加拿大分为两部分,英裔组成的上加拿大和法裔组成的下加拿大。下加拿大于1763年通过英法协议而划归英国殖民地。美国曾经希望法裔背叛英国迎接美军,结果事与愿违,信奉天主教的下加拿大人反感美国人,决心与英国人并肩作战。

战争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美国有750万人口,12000军队并计划迅速扩军到5万人,而加拿大只有不到50万人,5000正规英军。而英国深陷欧洲战场对付拿破仑,无力救援加拿大。

1812年的世界大战

战役态势图

美军的进攻在三个点上展开:伊利湖畔的底特律,安大略湖畔的约克(多伦多)和尚普兰湖地区。在底特律,英军和加拿大民兵巧妙地利用美军对印第安武士的恐惧心理大打心理战,竟然迫使美军投降。随后,英军南下俄亥俄攻入美国境内,但被美军反击得手,底特律得而复失。双方战线恢复到了战前状态。

1812年的世界大战

印第安武士为英军助战

在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前线,美军攻克加拿大首府约克(今多伦多),并放火烧毁了议会大楼和众多民房,抢劫了大量平民和公共财物。此举激起了上加拿大的强烈愤慨,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阻止美军北上进攻金士顿,使得英军牢牢掌握住了圣劳伦斯河补给线。随着英国舰队驶入圣劳伦斯河支援,英军控制住了安大略湖。

在尚普兰湖地区,美军的攻势由于大批士兵不愿出国作战而夭折。后来英军反攻到此,美军终于振作精神将英军击退。

1812年的世界大战

火烧白宫

战斗打打停停到了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大败而归之后,英国组建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战役中打败法军,终于取得了欧洲战场决定性的胜利,得以腾出手来对付美国。强大的英国海军首先封锁了所有美国港口,陆战队更是在舰队的配合下攻陷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了报约克(多伦多)被焚毁的仇,英军放火烧毁了白宫和国会大厦。

然而,此时经过两场战争的英国人已经疲惫不堪。部队深入美国腹地,补给线过长,沿途不断遭受美国民兵的袭扰,已经穷途末路。在随后的巴尔的摩、田纳西和新奥尔良的战役中,英军被美国军队和民兵打得大败。在巴尔的摩战役的麦克亨利要塞攻坚战中,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写下了后来成为美国国歌的不朽诗篇《星条旗永不落》。

1812年的世界大战

巴尔的摩战役

1814年底,美英双方在比利时签署《根特条约》,停战并恢复领土边境。

这是一场关系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战争,促使加拿大的英语和法语两大殖民地居民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抵抗入侵之敌加强了殖民地的内在凝聚。战争的最重要结果是使英属北美殖民地于1867年联合为加拿大联邦。由于为战时补给而开凿丽都运河,运河枢纽渥太华成为首都。

1812年的世界大战

停战条约签订

战争影响

1812年的几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法国一蹶不振,俄国树立了大国地位,英国维持住霸主威望,年轻的美国声誉鹊起,制造业蓬勃发展,加拿大走向独立建国。奥斯曼土耳其丧师失地进一步沉沦,委内瑞拉在西蒙.玻利瓦尔的领导下走向解放,并进一步掀起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独立热潮。

1812年是清嘉庆十七年。嘉庆当政25年,政绩不多,也没有经历什么战争。他最大的成绩就是嘉庆四年亲政后抓捕并赐死和珅,没收财富折合近11亿两白银。世界上发生的近代化战争似乎并没有引起清廷的关注和震动。在28年之后,英国的军舰出现在广州海面。

1812年的世界大战

英国舰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