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民,中國最好的新聞人,一路走好!

高殿民,中國最好的新聞人,一路走好!

高殿民,中國最好的新聞人,一路走好!

冬季,讓人寒冷,也令人傷感。

11月11日,韓國平昌,正在參加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會議的高殿民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62歲。操勞一生的他,幾乎還沒有享受到任何退休後的愜意,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我的信息可能是閉塞的,直到11月18日上午看到新華社著名記者楊明大哥寫的追憶,才知道被大家親切稱為“高sir”的高殿民已經離我們而去。

一種莫名的心痛,讓我愣怔良久。

我是一個不太善於表達感情的人,但是對於高sir的仙逝,我心如刀絞。

高殿民,新華社前體育部主任、前倫敦分社社長,現任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委員。他採訪或者率新華社記者團連續採訪了8屆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為中國奪得的第一塊金牌,就是他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在新聞事業的道路上,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中國最好的新聞人之一。他為人謙和,像楊明說的那樣,一直笑容滿面,從不背後捅刀,決不欺凌下屬。他和風細雨般的帶隊風格,成為新華社體育部的一大風景。

我曾經在新華社體育快報任職,和體育部交集的機會頗多。1999年,在體育部第一次見到高sir的時候,他給我的印象就是:溫文爾雅,對誰都顯得那樣熱心而又平易近人;臉上始終掛著微笑,讓你無法對他的要求或者建議有任何的拒絕。

那時候,我想,不管多麼浮躁多麼煩躁的人,在高sir面前,都會沉靜下來。

高sir曾經專門問過我的名字,然後說:“肖良志,在足球方面,希望你能夠做得非常專業。”當時他的話語誠懇,我當真了。非常遺憾的是,高sir,我愚鈍,在足球方面,我無法做到專業。

我已經不能和你面對面交流,只能面對天堂說聲:“高sir,對不起。”

在新華社體育快報供職的幾年裡,我真正與高sir近距離接觸的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那一屆奧運會,新華社組建了39人的前方報道團,高sir是副團長。我有幸成為報道團中的一名正式記者,掛著帶有無窮大“E”字的採訪證,見證了中國軍團28枚金牌中的24枚。

期間,我有4次問過高sir如何處理採訪來的素材。他也曾經四次找到我,專門叮囑我從不同的視角,用不同的成稿方式,多寫一些“通稿”。在他的點撥下,首次正式採訪奧運會的我,受益匪淺,無以言表。

也真是受益於高sir的點撥,悉尼奧運會期間,我寫下了《中國金牌最多28枚》的文章,有幸和楊明大哥的《不忍責備女足》以及另外一篇文章,成為新華社社級好稿備選。最終,楊哥的《不忍責備女足》獲得社級好稿,那也是楊哥應得的。

悉尼奧運會上發生了“王麗萍風波”,謝亞龍賽後接受採訪時的確說了犧牲劉宏宇是戰術。當時,我是三名採訪謝亞龍的當事記者之一。

回到新華社設在悉尼的新聞中心之後,我把採訪謝亞龍的素材寫成了通稿。前方編輯編髮這篇稿件之前,責任心極強的高殿民以及時任報道團團長的新華社副總編輯曹紹平都找到了我,詳細詢問了採訪的過程,查看我的採訪筆記,認為沒有問題。

不過,高sir和團長曹紹平畢竟見過大世面,知道新聞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於是,他們慎重地決定,把通稿改為專線稿,儘量做到了降低影響。北京時間當天晚上,沙桐在央視播發了他們記者一起採訪的新聞,引發軒然大波。

後來,我專門感謝高sir,是他對新聞敏銳的嗅覺,才讓我的稿子沒有成為通稿,避免讓我陷入到一場可能的新聞風波中。高sir笑著說:“不用假設,一切都是自然。”

悉尼奧運會之後,每次見到高sir,他都問一些國內足球的事情,或者談幾句國內足球的話題。以前,他可能對國內足球不感興趣。為了更好地交流,他主動談國內足球,足見是多麼的用心。

和他交流的時候,他的笑容,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小橋流水般的語速,的確從來不會讓你覺得他是一個正廳級的幹部。他也從不炫耀自己的成就,選擇了是非功過任由別人評說。

高sir,在天堂,您平和的笑容,依然那樣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