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北洋軍閥在袁世凱在的時候還算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集體,這些北洋的元老們都是從小站練兵起家的,大家同甘共苦,從默默無聞的小兵發展成了聞名全國的將領。

所以這些最初的北洋第一代元老們之間都是有感情的,很少會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真要打起來也不會有很大的傷亡,段祺瑞打張勳,曹錕張作霖趕走段祺瑞,其實就幾百人傷亡,但北洋軍閥二代們可就不一樣了。

他們沒有北洋一代們的感情基礎,眼裡只有你死我活的利益之爭,在直奉大戰期間,雙方傷亡數十萬人,但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敢在郊外打呢?其實與李鴻章簽署的《辛丑條約》有關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要保障外國人的安全

在張作霖和吳佩孚正式開打之前,列強們就多次表達了意圖,分好了陣營,日本當然是支持張作霖,還給他支援了很多的武器軍火。

英美等國支持的是吳佩孚,西方國家的媒體不止一次的誇讚吳佩孚,說他是當代民國軍人的楷模,而直系勢力是北洋嫡系,有深厚的實力,這也是英美國家看重的。

列強們從來都是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暗地裡為了利益與直奉雙方互相勾結,明面上卻還要聯合起來給北洋政府施壓,要他們保障各國在華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這是因為駐華的外國使館還要面對國內的壓力,如果不保護好本國人,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撤職,離開這個遍地財富隨便撈的國度。

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列強的使者們拿出了一份清末時候李鴻章簽署的《辛丑條約》,要北洋政府按條約內容執行,不能在京津地區駐兵。

不能破壞鐵路和交通要道,在天津沿岸不能動武,在京津兩地的城內不能動武,張作霖和吳佩孚也無奈,雙方都集結好了大軍,只能在郊外開始打,還得注意子彈不能打到外國人。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吳佩孚離死亡只有0.1公分

戰爭剛一開始就陷入了焦灼,因為雙方都是有備而來,而且一個雄踞東北,一個打遍中原,都是能征善戰的部隊,但這只是剛開始,隨著戰事推進,雙方的底蘊和軍事素養就會形成明顯差距。

吳佩孚把總部設到了直系的大本營保定,可以居中調度直系軍隊,而張作霖則選擇了天津郊區的軍糧城,這裡遠離市區又交通便利,可以隨時得到東北老家的援軍。

張作霖在戰前得到了日本的支援,有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還有飛機配合作戰。吳佩孚也不落下風,出動飛機轟炸張作霖的指揮部,還有幾艘軍艦想從海上炮轟張作霖的部隊,但因有《辛丑條約》的規定,不能在天津沿海地區動武,最終沒實現。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吳佩孚帶兵有一套,常常帶頭衝鋒,所以讓部下們死心塌地的追隨,但這也是有風險的,在此次的戰爭中,他就被打掉了軍帽,離死亡只有0.1公分,而他旁邊的副官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當場身亡。

吳佩孚靠著出神入化的戰術,前後迂迴讓張作霖的部隊找不準他的位置,後來繞到了張作霖部的背後,從背後突襲,擊潰了作戰的奉軍。

奉軍那邊打的也很吃力,有一個師承受不住壓力直接投降,其他的部隊也紛紛撤退,導致奉軍最終失敗,而這些奉軍的綠林好漢們深知一個道理,留得青山在,下次打回來。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要免我職,想的美!

第一次直奉大戰最終以張作霖退回東北而結束,此戰過後吳佩孚的聲望也達到了頂峰,而此時列強們也出來干預,主要是日本最為積極。

他們出面調停雙方的鬥爭,說打成這樣就行了,日本擔心戰火燒到東北會影響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所以剛分出勝負就被強行調停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張作霖自然不服氣,他放出狠話,要不是日本攔著,早就滅掉吳佩孚了,吳佩孚也不滿意,留下這個張作霖這個禍害始終寢食難安。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和吳佩孚為何只在郊外打?竟然與李鴻章有關

張作霖被趕回了東北,北洋政府就由直系一派說了算了,在吳佩孚的干預下,總統徐世昌下令免除了張作霖的所有官方職務,還派出了官員想要接管東北。

對於這樣的安排,回到大本營的張作霖不屑一笑“要免我職,想的美”,經過一番準備,張作霖宣佈東三省脫離北洋政府統治,獨立自治。

這次的直奉大戰期間,雙方投入的兵力多達數十萬,而且是海陸空全方位作戰,但張作霖和吳佩孚因為李鴻章簽署的辛丑條約限制了發揮,只能在郊外作戰,如果沒有這些限制,說不準是誰勝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