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作為今年的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拿下金獅獎,墨西哥電影三節之一阿方索·卡隆執導的《羅馬》這部電影一直備受關注。 作為做不成宇航員而轉向電影領域的阿方索來說,墨西哥出生成長的印記一直保留在其生命和電影當中,曾經揚名國際的《你的媽媽也一樣》如此,18年後重回墨西哥拍攝的現在這部《羅馬》亦是如此。

一直不喜歡過度的解讀一部電影。一者,觀影過程是個很私人的行為,每個人被觸動的情緒不同,產生的最終觀感會不同;其二,電影作為作品,是創作者個人表達的載體,子非魚,難免難以揣測別人的心機,以自己意志和理解強加於別人的表達,都是毫無禮貌地行為,於電影如此,於人於是同樣如此。

對於《羅馬》這部電影確是讓人很糾結。影片中90%的人和事都是導演阿方索的真實經歷,最後的To Libo,也表明了阿方索對曾經保姆的一份私人的懷念。一個人的記憶和經歷,是對其本人最為有意義的,也是歲月積澱下來的一份頗為私人自我的禮物,本就於別人無關。就如阿方索通過《羅馬》黑白鏡頭所呈現出的冷靜舒緩的第三者角度所給予觀眾的感受一樣——這是我一個人的記憶,所有觀眾都做個簡單的旁觀者就夠了。

簡單、冷靜地,看一段別人的記憶,對於觀看《羅馬》的觀眾來說,已經夠好。

冷眼別家生與死。

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上世紀70年代的社會變革,在墨西哥城引發了暴力衝突,《羅馬》就是基於阿方索幼時在墨西哥城的這段成長經歷。攝像機鏡頭的焦點是名為“羅馬”的中產階級公寓裡的女傭可麗奧,以及身居羅馬公寓裡的整個家庭,以及整個相關聯的社會。雖然是一個人的回憶,但《羅馬》的鏡頭畫面家國曆史結合的還是太過明顯。在70年代初大氛圍下,身處當時動亂變遷的墨西哥中,每個人的記憶都會被那個時代留下深刻的烙印,如魚蝦般在海浪中努力掙扎。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開場的可麗奧用清水清洗著被狗屎沾汙的地面,公寓的天窗裡飛機劃過。對所有人來說,世界早已模糊了界限,一國如此,一家也是如此,都已經陷身於風雲變幻的世界這個大旋渦裡,而墨西哥的政黨衝突和社會動盪,也像地上的狗屎般需要進行清理。這是阿方索在介紹《羅馬》這部電影的時候,對於要動腦筋用曲折表達的方法的初衷。在後續的情節中,鼓樂齊鳴沿街的活動隊、貧民窟裡為了解決用水問題的廣播、女僕可麗奧臨盆在即時遭遇的公路大塞車,以及最為激烈的流血槍殺劇情,則都是對當時墨西哥社會現狀的顯性表達。

電影《羅馬》中角色的生存背景,就是在這種曲折的方式,和點綴其間的為推進劇情而設置的顯性元素中悉數講清。女傭可麗奧和僱主一家的命運才有了展現的舞臺,才會讓觀眾深陷其中,在阿方索冷靜舒緩的第三者旁觀鏡頭中,感受普通人的命運。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新年度假時意外發生了火災,男女長幼都在火海中施救,其中為慶祝節慶而長毛裝扮的青年在沸騰撲救的人群中,面對著熊熊燃燒的大火,哼唱著鄉謠。雖然已是水深火熱,災難在前,但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就要為自己的這片土地而鳴唱。這是一個普通青年對自己土地的情感表達,也是阿方索再次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奉獻出自己對墨西哥滾燙的情感。

在遠遊中,懷孕女傭可麗奧和好友的一番談話,也是這樣的情感。意外的懷孕難以回鄉再見父母,然而異鄉的鄉野和家鄉沒有不同,包括連綿的群山,曠野的牛羊。

他鄉亦故鄉。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公寓裡的每個人都在經受著痛苦。女傭可麗奧碰上渣男遇人不淑還產下死胎苦果獨嘗,僱主家庭中的男主人一去不返。但每個人都在前行,尋找著新的出路。女主人打開心結和孩子們陳述了家庭現狀,於己釋然,並有了繼續持家的信心和動力。生活會賦予艱辛和痛苦,但總要面對。就像動亂的墨西哥,改變總會有毀滅和犧牲。生活也是這樣。改變,總會有痛苦,但依然要前行,於家,於國,才會有希望。片尾的仰角鏡頭同樣是這個寓意,女僕可麗奧走過向上的旋梯,一步一步踏過去,向上。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海灘遇險一場戲來的突然,對於僱主一家,還有女僕可麗奧來說,形式感很強,對所有人來說是一場煉獄重生的儀式。有沒有必要呢?姑且認作阿方索加強一下戲劇劇情層面更強情感衝突的觀感而加入的一場戲吧,也是對所有角色需要一次必然的重生這一happy ending的再一次強化。溺水的孩子們需要這樣一次重生。不會游泳的可麗奧,為了救孩子也放下恐懼撲向了巨浪。生死攸關一刻,奮力一搏,或許就是新生。在電影裡可麗奧做到了,所有人都迎來了新生。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所有的人再次回到了羅馬公寓,動盪的世界已經平靜,生活也再次走向安穩。接下來,就是像每天的生活一樣,一步一步,走上樓梯,才會一直向上。羅馬公寓如此,墨西哥如此,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如此。銘記一點,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保持向上,羅馬就在前方。這也是阿方索通過電影《羅馬》所要表達的意思。對於阿方索來說,整個的經過,都是兒時的記憶,是在他眼中所看的別人的經歷。電影《羅馬》是他一段自己私有記憶的影像表達。

我們作為觀眾,是他的這段記憶的旁觀者。我們所經歷的,也都在別人的旁觀中。

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羅馬》:冷眼別家生與死,也是別家眼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