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原文】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禮記•中庸》

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南懷瑾解讀】孔子說,道並沒有遠離了人,人們如果認為道與現實人生距離太遠,那就真的太可惜了,因為人不可為道而修道!“道”就是《中庸》中所指的中庸之道,是一種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至高道德,是天地、人倫之道。道不遠人意即此“道”並不排斥人,人可以通過正心誠意修煉而成此道,旨在鼓勵人努力向“道”靠近,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倫理水平。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這是孔子引用《詩經·國風》所錄《豳風·伐柯》第二章的詞句,意思是說,要斫一枝樹幹,斫就斫吧!只要你對著樹幹,瞄準了部位,一下子斫下去就對了。“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如果你用心太過,小心翼翼地,眯起眼睛,看了又看,就會愈看愈難,反而不容易下手了。“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strong>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所以要學君子之道的人,在世間人群中修行,並沒有特別的方法,只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人,別人也是一個人,如果自己錯了,改過就是了。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接著,孔子又很謙虛地說:君子之道有四種重要的修為,我孔丘一樣都沒有做到。

一、“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自己想做一個好兒子來孝養父母,沒有真能做到(因為孔子在童年的時候,父母已去世了)。

二、“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想做一個好臣子,為國君(老闆)做點事,也沒有真能做到。其實是魯國的權臣們排擠他,其他各國的君臣們也怕他,但他始終沒有埋怨別人的意思,反而只有指責自己。

三、“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想做一個好弟弟,能夠好好照顧兄弟姐妹,也沒真能做到。

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想事先對朋友有所幫助,也沒有真正做到。

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至於“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在道德行為方面,我只能做到普通人所要求的標準。有關普通所需要的好,我也會小心謹慎地實踐。“有餘,不敢盡”,萬事留有餘地、餘力,都不敢做絕了。“<strong>言顧行,行顧言

,君子不慥慥爾”,講出口的話,一定要在行為上兌現;在行動上的行為,一定是合於自己所說過的道理。因為我要學做君子之人,豈敢不隨時隨地老老實實去認真實踐呢?“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一個真正要學做君子的人,只是很樸實地在自己本位上做人,絕不因外界影響或誘惑而改變初衷。

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如果出生在富貴的環境中,那就照富貴的條件去做,不必假扮平常;如果本來就是貧賤的,那就老老實實過著貧賤的生活,不必有任何的自卑感,或是故意冒充高貴;如果本來就是夷狄忠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是居住在夷狄環境中,那就按照夷狄的習俗去做一個夷狄中的好人;如果正在患難之中,那就只能照患難中的環境自處,以待解脫,不可怨天尤人,以免更增加患難中的痛苦,更難解脫。假使你能徹底明白素位而行的道理,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能適應環境,那就可以無往而不自得其樂了。當然,樂在自得,是主觀的;如果是別人給你的安樂,那是客觀的,並不可靠,因為別人也能夠不給你安樂。

南懷瑾解讀《中庸》中“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在上位不陵人,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如能明白素位而行的道理,儘管你今天地位權力高高在上,但也絕不會輕視或侮辱在下位的人。因為上臺總有下臺時,世界上沒有千秋萬代不倒的高位。如果你是處於下位的人,也不必去攀緣上級,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到你職責分內的事就可以了。“正己而不求於人”,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會坦然自得,也沒有什麼值得怨恨了。一個人能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埋怨別人,那就很自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