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後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

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嗎?

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

咪蒙之前在一篇文章裡寫道:據說,我們25歲的時候掙多少錢,5歲的時候就決定了。從小就養成的思維方式,影響了我們的收入、花唄以及白條……

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討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幹什麼?

朋友玩笑般地說,什麼,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幹什麼嗎,當然是什麼都不幹了啊!

幾年後,看到我和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

原來,我窮,真的是有原因的。

<strong>我們貧富差距的背後,其實是彼此思維認知的不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老闆和員工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是用錢去買員工的時間,一個是犧牲時間去賺老闆的錢。

一個朋友,他是某互聯網公司花高價從國外聘請回來的,他一回來公司就給他單獨的辦公室、專車還有司機,他覺得太隆重了,有點不好意思,就對老闆說:<strong>「我自己會開車,您給我一個單獨的辦公室就行了,司機和專車還是沒有必要了。」

可是老闆卻一臉認真的說:<strong>「你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開車這種低價值的事情上面!」

是啊,你既然是為老闆工作的,那你的時間就是被老闆給買走了,老闆既然買了你的時間,肯定要把你的時間放在更高效的事情上面。

你開車一小時和司機開車一小時產生的價值是一樣的,但是你工作一小時產生的價值要遠遠高於司機。

直白一點說,你這麼寶貴的人才,讓你去開車一小時,其實是老闆損失了大量的收益!

這個朋友的思維還停留在用時間賺工資的層面,而老闆完全考慮的是如何讓員工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收益,所以,<strong>格局不同,思維的層次也不同。

有大格局觀的人,才更容易實現貧富階層的逆襲。相反,如果一個人常常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裡,即便機會來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想要改變思維方式,就需要我們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李嘉誠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看書,他曾這樣說道:“知識並不能決定你一生財富的增加,但你的機會一定會增多,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今天蔥頭姐就為大家推薦三本書,幫助你在看書的過程進一步提升思維的高度。

1.《拆掉思維裡的牆》

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strong>推薦語:“你認為堅持就一定會成功?你總是忍不住與別人比較?你覺得應該為了家人犧牲自己的幸福?你時常覺得沒有安全感?……”<strong>如果上面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YES,那麼這本書就是你需要的!

畢淑敏說,有的書好玩,但看過之後你會忘記,有的書對你有幫助,但閱讀之時飽含艱辛。這本書,你讀的時候會充滿著興趣,合卷之後會引發思考。

本書的作者古典,於2007年創辦精英生涯,致力於職業生涯規劃,被業內認為是“中國職業規劃界的新一代領軍人物”。

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困惑、陷入僵局;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正在或者將要面臨職業的選擇,那麼就跟著古典老師一起,拆掉思維的牆,加速人生的巡航吧!

<strong>2.《思考,快與慢》

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strong>推薦語:追溯歷史,50年前,人們以為我們能駕馭自己的思想。殊不知,事實上我們的行為常常受到許多無法看見的因素所影響。

關於人類自身還有許多未知之謎,對於自己,我們瞭解的其實不多。

就拿作者卡尼曼來說,他就像是思想的拓荒者,其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點,所作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

作為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心理學家,卡尼曼重塑了認知心理學、理性和因果關係分析,重新詮釋了風險,重新闡釋了幸福和財富的關係,寫就了這部傑作。

可以說,該書既是有分量的一本書,同時充滿了魅力和實用性,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strong>如果你今年只能讀一本書,那就讀這一本吧!

3.《自控力》

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strong>推薦語: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是不是有很多人總是把假期的作業拖到最後幾天才寫?工作後是不是把任務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不僅如此,在假期最後幾天寫作業或者在deadline即將到來之前的時候,還總是忍不住想看電視、上網、吃東西?

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我們已經很拖延了,為什麼還總是忍不住去做出一些與任務無關的消遣和享受行為呢?

在《自控力》這本書裡,作者解釋了這種現象:那就是我們面臨壓力時,往往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大多數關於改變和成長的書,都在幫助你設定目標、達成目標,但<strong>這本書會幫助你分析原因,告訴你為何至今還沒有徹底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只有找到失控的原因,才能夠躲避開“自控力失效”的陷阱。

<strong>願我們永遠有一顆平靜而進取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