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strong>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strong>(龙易居士)

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传国玉玺,历来是各朝各代帝王们彰显尊贵地位的标志,拥有了传国玉玺就拥有了“天命所归”至高无上的“真命天子”身份,才能具备统领天下的绝对权力。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不畏荆棘满布不惜血流成河而争相逐之,完全是一部演绎着皇权地位争夺的血泊史。

<strong>一、剖璞(pu)得玉:

在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见凤凰栖落于一块青石山,传说“凤凰不落无宝地”,所以卞和将此石三献于楚国国君(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前两次未能如愿反而获罪断其双足,直至楚文王时,卞和又抱玉痛哭于荆山之下,文王见其诚心便命人剖璞方得其玉,后又经工匠雕琢成壁,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和氏璧”,也是“传国玉玺”的最原始雏形。

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strong> 二、始皇立印:

楚国得“和氏璧”四百年后,因楚国相国昭阳灭赵败魏立下奇功,楚威王将“和氏璧”赏赐于昭阳,一日,楚相国昭阳率百余宾客游览赤山,席间应众人之请,出壁传视,突见山下深潭中丈余长的大鱼及无数的小鱼跃出水面,人们争相目睹奇观而忘乎所以,散席后才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人们当时怀疑尚未发迹的张仪(后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因为家贫而盗走了此碧玉,受到杖责百余,但“和氏璧”终无下落而不了了之。五十余年后,赵国太监繆(liao)贤偶以五百金购得此玉,赵惠文王闻讯而夺之。而秦昭襄王得到消息,想以十五城换取,赵王无奈遂派蔺相如“怀壁使秦”,上演了一回“完璧归赵”的好戏。惜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和氏璧”仍落归入秦国。

秦始皇一统天下,江山初定,接受了当朝宰相李斯的建议,将“和氏璧”定为“国印”(称为“传国玺”)而欲代代相传永世不息,据传闻“传国玺”上的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是源于秦宰相李斯所书。

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strong> 三、血雨江湖:

得“传国玉玺”者则得天下,因此,自秦以后的帝王们莫不争相竞之,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争夺大战。

公元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在游历洞庭湖时遭遇风浪,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失而复得。

西汉刘邦率兵入咸阳,从秦三世子婴处得此玉玺,称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因小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王莽姑母王政君代管,王莽姑母不齿王莽篡汉权行径,怒而掷玺于地,就这样,“传国玉玺”被摔缺一角,后虽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遗憾。

王莽新朝灭,更始皇帝刘玄得到玉玺,后易手刘盆子再归东汉光武帝刘秀所有。

东汉末年,十常仕作乱,汉少帝刘辨慌忙出逃,玉玺遗失于宫中。不久,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宫女尸体锦囊中得到“传国玉玺”。此玉玺方圆四寸,上镌(juan)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见玺心生异念,遂有称帝之心,但不久(公元191年)却战死于岘(xian)山,袁术得到消息,乘孙坚妻子吴氏扶榇(chen棺材)返回家乡时“乃拘坚夫人而夺之”。袁术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公元199年)之后自己却落得个吐血而亡的下场,袁术亡后,其妻扶棺奔庐江时又被广陵太守徐璆(qiu)依袁术先例而夺取玉玺献于曹操。

三国归晋,司马炎从曹奂手中得到玉玺,自此,玉玺传入晋朝(西晋)。在西晋与东晋间,“传国玉玺”纷纷交替易手,分别被前赵刘聪(灭西晋)、后赵石勒(灭前赵)、冉魏冉闵(灭后赵)、濮阳太守戴施、东晋穆帝所得。据载,公元352年,前燕慕容俊灭冉魏时谎称从冉闵妻处已获玉玺,还导演了一场自欺欺人所谓“受命于天”的骗局,称帝建前燕,而实际上玉玺已经由戴施偷献于东晋穆帝手上了。

“传国玉玺”自东晋后,又辗转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自此,玉玺改称为“宝”。

“传国玉玺”从发现“和氏璧”开始,传到唐末,约1620余年,只是可惜的是,在五代时期玉玺突然失踪了,故宋太祖赵匡胤称帝时仅获后周的其他国印两枚,未见玉玺了。

自宋太祖后的历朝历代中,仿佛“传国玉玺”又时隐时现,但终不得考,多为赝品或噱头吧了。

流传千余载的“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这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迷案、一段传奇!

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真是:卞和三朝献璞玉,一世流传千古续,受命于天我为龙,万里江山春风丽,血雨腥风谁鳌头?醒来原是梦中戏!

备注:部分史料源自《中国通史》,不胜荣幸!

最后,祝福各位缘友!


龙易堂(巴蜀龙易)

龙易居士(龙泓丞)

龙易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以文会友,以易结缘!

看千山飞度云水作画,品一泓流溢文儒衍秋!

2018年12月21日于四川营山西月湖畔

传国玉玺,千古难解的失踪之谜!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民族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