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師兄弟相殺

龐涓與孫臏本是同門師兄弟,師從鬼谷子,龐涓先是在魏國當了大官,開始時念著同門情誼推薦孫臏同仕魏國。

不過後來龐涓發現孫臏比他的本事大,悲劇就開場了。

他並沒有管鮑之交那樣的胸襟,而是做局陷害了孫臏。

他先是派人誣告孫臏謀反,然後又在魏候那裡苦苦求情,魏候最後饒了孫臏,但砍掉了孫臏的雙腳。

龐涓假惺惺裝王八蛋的原因是希望孫臏默寫出老師鬼谷子的《兵法》。

那篇《兵法》,鬼谷子並沒有傳給他。

孫臏開始挺感動,但在寫了一半後,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開始裝瘋賣傻,甚至吃屎吃尿。並瞅準了機會,在一個齊國客卿的幫助下,逃回了祖國。

對面的人不死,他龐涓乾的這些缺德事就會越來越多人知道,而且都是同門師兄弟,憑什麼你本事比我大!

龐涓沒有絲毫的愧疚,他所想的,只是儘快弄死他的這位師兄。

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龐涓的心態其實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並警醒到我們的人生中。

當一個人害了你,你可以原諒他,但是一定要從此遠離他。

因為施暴者往往最為仇視受害人,受害人會時刻提醒他們有多醜陋,不要相信良心會發現。

良心被拷打後,最直接的反應往往就是怒火中燒,一了百了。

齊軍知道龐涓回軍後,將部隊退至本國境內的桂陵,選定陽晉道上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孫臏知道,龐涓一定會來。

你不會放過我的!

魏軍在馳援百里後,龐涓沒有回軍大梁,而是不顧士卒疲累,選擇了進入齊地與齊軍主力決戰。

用孫子兵法中的那句話:“不知戰之地,不知戰之時”,戰場的主動權一直是被齊軍牽著走,龐涓不知進退,在桂陵被師兄打的大敗而歸。

此一戰,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打破了魏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時的魏國,已經幾十年未逢一敗了。

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後,魏強獨大的局面開始出現鬆動,韓國在當年就北伐了一直被魏保護的周天子擴大地盤。

兩年後,魏國的河西重鎮固陽又被秦國拿下。

韓國這時又啟用了名相申不害,國勢漸強。

此時,魏漸漸的感到了來自南方韓國的威脅,魏惠侯又坐不住了。

魏惠侯決定滅掉韓國,打通河東地與河內地之間的通道。

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中間綠色的韓國就如同一個三居室的客廳一樣,將魏國這兩個臥室給隔開了。

魏惠侯又做了如下的國際準備,先是將桂陵之戰奪來的邯鄲還給了趙國,並與趙成侯會盟於漳水之上,然後又與秦孝公會盟於彤(今長安附近),你打我固陽的事我也不追究了,咱們攜手共同開創美好明天。

這次魏惠侯沒有找齊,他知道齊威王這小子不靠譜,找也多餘。

不過他又忘了在大梁做準備了。

桂陵之戰的十三年後,魏兵伐韓,直攻韓都(今新鄭),欲滅其國。

韓候想到了十三年前的那段往事,他知道該找誰張嘴,當年老趙家就是找的齊國,遂遣使求救於齊。

齊國還是“中原均勢”的老思路,齊威王召開出兵前的作戰會議時就一再強調:不能讓韓亡,韓被魏吞併後魏惠候就該上天了,馬上發兵營救!

就在這時,孫臏站出來,說:先等等。

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接著,孫臏發表了一番高明的見解:救是要救滴,但不能現在去救。魏國這番去,是奔著滅國去的,舉全國精銳,氣焰是很囂張滴。

現在我們過去,魏軍一定調頭先跟我們開幹,我們也不一定打得過魏軍。我們應該讓韓魏先打,待魏軍兵疲師老後,我們再出兵相助。

“中原均勢”的國家,政治家都比較成熟,成本論最有市場,齊國高層一致同意了這個方案,並派出密使前往韓國,表示你一定要挺住,我們正叫人呢,小弟太多得費點功夫,咱跟老魏家拼了。

韓國在得到齊國的承諾後,決定不予魏國談和,竭盡舉國之力抗魏。

韓雖然玩了命,但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不是拼命就能解決的,韓魏隨後五場大戰,韓一敗塗地,眼瞅要被滅國。

韓國一咬牙一跺腳,決定承諾今後舉國聽命於齊,當齊的小弟,再次遣使求救。

大哥你再不來我就死了。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齊出兵伐魏,像上次一樣,又一次兵鋒直指大梁,圍魏救韓。

魏惠王很憤怒,又是齊國!他很不冷靜的放棄了韓地的優勢成果,舉全國之兵調頭伐齊,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準備與齊決一死戰。

上次是龐涓腦子進水了,這回領導也進水了。

齊在向大梁前進時,聽到了魏王舉全國之兵志在決戰時,孫臏再一次的展現出了他冷靜的頭腦,提出了建議:他們三晉之兵悍勇,向來看不起我們齊國士兵,認為我們是膽小鬼。

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向後撤退,驕魏軍之氣,誘魏軍深入。

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同樣的味道,孫臏再次選擇了誘惑龐涓,但這一次,手法更高明,他運用了減灶法。

所謂減灶法,即今天埋鍋造飯用十萬灶,明天用五萬,後天用兩萬。

背後散發出的信號是:龐涓啊,齊國人慫了,都跑了,連吃飯的人都沒了,再不往前追就都跑沒了,你什麼都逮不著了。

龐涓看到了他師兄的信號,他又上鉤了。

永遠不要被情緒左右自己的頭腦,永遠也不要得罪瞭解你的自己人。

魏惠王如果沒有被情緒左右,他就應該分兵駐守大梁,一口氣吞掉已經勝機出現的韓國,至少不要下達與齊國決戰的命令。

龐涓如果沒有被情緒左右,他就應該仔細的分辨出減灶後巨大的反差中透出的陰謀。

瞭解你的人最知道你怎麼回事,你的種種弱點,比如說:自大。

龐涓的自大讓他棄捨步軍,盡起騎兵精銳,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孫臏則在馬陵,為他這位師弟和他的魏軍精銳選好了墳場。

馬陵在今天山東濮縣東北60裡,有山陵,澗谷深峻而且道路狹長多有阻礙。

孫臏在此選了一萬多善射者夾道埋伏,將一大樹砍白,上書:龐涓死於此樹下,並設定暗號,日暮見大樹下火舉,萬弩齊發。

龐涓所率追兵至馬陵,見道旁大樹砍白處有字,打亮火燭準備看。

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在一片昏暗中,火的光亮成為了齊軍總攻的信號。

高高的山坡下,萬弩齊發,魏軍大亂,自相踐踏。

大敗虧輸的龐涓拔劍自刎,齊軍攜勝勢追擊,遇到魏國太子申後面所率的步軍,再次大敗之,還俘虜了這位魏國太子。

孫臏此戰,是一整套組合拳戰術。

不直搗大梁,就不能讓龐涓回兵。

不後退示弱,就不能在馬陵設伏。

不減灶驕敵,就不能使龐涓驕而冒進。

三者聯合如環,環環相扣,此戰也成就了孫臏的千古之名。

魏之大敗,敗於龐涓之驕,敗於惠王之怒,更深一層次,敗於數十年前的西拒東進的戰略方針。

東邊的中原之地,標標準準的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競爭太厲害,一片大紅海。

西邊的關中之地,除了秦國壓根就沒競爭,而且秦連防盜門都沒有,破門隨便踹,你說你早幹啥去了。

馬陵之戰,雖然戰方是魏與齊,但實際卻是秦國與中原大地的歷史轉折點。

此戰之後,魏武卒精銳盡失,魏國國力大衰。

秦,齊,趙三國於次年共同伐魏,魏盡失河西之地,崤函之固。

秦國自此終於掙脫了一直系在脖子上鎖鏈,囊括了河西,關中全域,並將函谷關牢牢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漸成高屋建瓴之勢。

東方關隘已破,虎出牢籠,中原形勢突變。

馬陵之戰(6)魏盛轉衰的關鍵性之戰

自此之後,三晉失去了崤函地區這個掩護中原最有利的武器。

中原遂日以防秦入侵為事,一百二十餘年後,皆亡並於秦。

禍之始,馬陵之戰也。

《孫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兩千多年前的魏惠王與龐涓用血的教訓再次書寫了這句話,不可不做警示啊!

魏自此役後,江河日下,歷史的主動權轉向了另一個國家,一個當初本與它不可同日而語的國家,而這個國家之所以改變命運,卻也是得益於魏國為它送去了一個可怕的人才。

這個人,他的種種政令,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甚至有的依然沿用至今。

他的名字,叫做商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