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strong>华夏历史,浩瀚五千年,可以说古人在幽深的地下陵墓中,为我们留下了千千万万的文物,可是有一样,不是出现了陵墓坍塌,或者发生被盗的险情,我文物工作者一般是不会主动去发掘地下文物的。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7年3月,青岛的黄岛区土山屯要修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要经过土山屯的汉魏墓葬保护区,为了配合这条铁路的修建,青岛的文物部门,对墓葬保护区的74座古墓,进行了一次保护性的发掘……这次发掘,成果是喜人的,不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还在一座古墓中,找到了实体的“温明”,要知道,温明作为一种古代的葬俗,只是在历史典籍中出现过,这次温明的出土,确实是破解了一件千古之谜,您想要知道温明究竟是啥东西,下面小编就给您从头揭秘:

这次对黄岛区土山屯汉魏墓葬保护区,展开发掘工作的是两只队伍,一只队伍是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另外一只队伍是黄岛区博物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汉魏时期的古墓,基本上都是“穷”墓,为何这样说,有两点原因,第一个是当时的生产力不高,很多君主都提倡薄葬,墓里没有啥好东西;第二,当时盗墓成风,汉魏时代的古墓,基本已经十墓九空。

这片保护区的74座古墓因为级别不高,竟万幸地逃脱了盗墓贼的魔爪,随着发掘保护开始,却是喜讯不断,共出土了汉魏时代的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漆木器共1000余件,可谓成果斐然,收获“满满”的。

其中,在编号M147、M157和M177三座坟墓中,不仅发现了具有防盗作用的人字形椁顶(上面放满防盗的瓦片),还在M147这座古墓中,发现了萧令之印和堂邑令印,这两枚汉代的玉印说明埋在棺椁中的,是一位当时的堂邑(县令)。

而且在这位县令的棺椁中,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物件,在原来尸骨(目前尸骨已经腐烂成泥)的头部,摆放着一个形状如同鸡笼的方盒子,在方盒子的盝顶,镶嵌着琉璃璧,在北、东、西三面的内侧,还各镶嵌了一面铜镜。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看到这个古怪的东西,考古人员都愣住了,他们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去找领队黄队长,黄队长可是山东省有名的考古专家,他得到了消息,急忙赶了过来,看着棺材中的这个诡异的方形“怪物”,他一时间,也搞不清这东西的用途,但他的潜意识中,还是隐约地感到,这东西应该是一种不为人知的葬制和习俗。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怪盒子从棺材中取了出来,接下来,发掘出的一个遣册,让这个怪东西一下子就有了准确的名字。

遣册就是墓主下葬时,冥器的清单,因为这座古墓没有找到盗窃,故此,一样样的冥器都能和遣册上的清单匹配起来,剩下的最后一样东西,也就是那个方盒子——它的名字叫温明。

《汉书·霍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而古人解释温明的时候,是这样形容的: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殓并盖之——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事死如生,他们坚定地认为,人活着生过在阳光下的世界,而死后,生活下地下幽暗的世界,而地下的世界是阴冷黑暗的,为了改变地下世界的阴冷和黑暗,他们就想到了琉璃璧、铜镜等等这些可以带来光明的东西,故此,他们就利用这些东西,制作成了温明,至于温明能不能给去世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小环境,这个小编不知道,但这些设置,确实是能给垂死的人,带来慰藉和关怀,能给活着的人带来安慰和希望,有了这些,古人在陵墓中设置温明,也就解释得通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揭秘了失传千年“温明”的秘密!


温明在一代代的葬制叠传中,早已经被弃之不用了,可是做为一段历史,做为一种先人曾经笃信的礼俗,我们作为后人,还是有了解和知道的必要,亲爱的读者,您说是不是这回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