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王羲之真迹没流传下来但临摹却有很多,为什么?

百无聊赖X


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历史留名的书法家真迹是非常非常的珍贵,王羲之的字非常的有学习的价值。

我是一人。据说《兰亭序》的真迹在唐太宗或者是武则天的墓中,这一件有可能还存在的真迹以外,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仿制品。

历史的发展滚滚向前,很多东西都消失在历史中。虽然王羲之没有真迹流传,但是一千多年来,人们还是愿意临摹学习王羲之真迹的“仿制品”,更是说明王羲之的字非常具有价值。

先看一下,书圣王羲之。我慢慢说,内容有点多。

纸寿虽千年,真迹实难得。

经过很多专家认定,我们现存最早的法帖。

中华第一帖《平复帖》,西晋时期的书法家陆机,作于公元303年,现存北京故宫。

我个人是非常不推荐初学者,学习这个帖的。直到现在帖子中的字迹,还存在着争议。目前以启功先生的释文为主要参考。

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如果一个帖子,字存在着争议,而且确实也看不太清,就不要为了追求名号去学。

公元303年的帖子保存至今,王羲之出生公元303年或(321年),他的帖子怎么就保存不下来呢?

首先是时间1600多年过去了,时间很久远了。《平复帖》能够流传真是非常的难得。

其次是王羲之的字,很早就具有收藏价值。唐太宗那时候就爱不释手,太多人觊觎。就会有争,就会损毁丢失。

1000年前的纸或者绢,连皇帝都把它们当宝贝,想各种方式得到,怎么能够流传的下来。

唐太宗派人用各种手段“拿”《兰亭序》,就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唐太宗派萧翼骗兰亭,这个事在唐代就被画成了画。

这是唐,阎立本所绘《萧翼赚兰亭》宋朝摹本,此摹本现存台北故宫(还有一个摹本在辽宁博物馆)。

名声太大,成名太早,也是有负担的。王羲之的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宝贵的。想要的人多,唐太宗都不惜用骗的,其他人会怎样手段。王羲之的真迹想要的人太多了,肯定留不下的。

没有真迹,但是影响千年。

经过现在的科学检测,目前没有王羲之的真迹。

现存台北故宫的《快雪时晴帖》,有人说是真迹。这不用去相信,肯定是摹本。现在是不存王羲之真迹的。

左边:小点的字是,赵孟頫写的跋。

右边:大一点是摹的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字到底有多么值得学习,后世收藏过王羲之这些接近真迹的摹本,会有题跋。当这些题跋和王羲之的字在一起的时候,就知道王羲之的字是多么的好。

赵孟頫一生学习王羲之,被后世尊为大书法家。

古往今来,王羲之之后的人都学习王羲之的书法。

当看到历史中书法家的字真好,但是放到王羲之字旁边,就能看到还是王羲之更好更妙。这个就是王羲之的字为什么就算是摹本都有那么大价值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就算王羲之没有真迹,还是这么受人尊敬。

一人有感

大浪淘沙,历史是绝对不会忽略有才能的人。

160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是没有忘记王羲之,还在学习王羲之。

书法家能够历史留名,还是因为字,而不是其他。

王羲之的字虽然没有真迹了,但是就算是摹本石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字好,值得我们学习。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历来受到喜好书法的人士的追捧,尤其是李世民的推崇,所以在大众心目中影响广泛,所以他的作品的失传不但没有减少他在书法届的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了他在书法领域的神圣地位。


文人峰子


所谓王羲之的真迹没有流传下来但临摹很多这是事实。我个人认为,古人没有照相印刷技术,原迹纸张保存起来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靠临摹下来,代代相传,除此之外还有刻石,如淳化阁帖等。


苍茫风雨漫闲行1


为什么?这个是事实!







书法有道0段传斌


名人作品?尤为古名人作品?更为甚者一书体名人作品?古代传世作品多为官名作品传世?因其有官名为之表现场所?而王在世时书法即以名世?为皇家及皇家书家所独爱,并指定临之,传世,也成为争之收藏的佳宝,作品一件难得?逐收之而藏之永不面世,成为绝品,孤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