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明代古刹福胜寺

「史话」明代古刹福胜寺

冯春堂/文

大名县沙圪塔东屯村古称于儿庄屯,村中央偏东南部有一古老尼寺,名为福胜寺。

据明《大名府元城县于儿庄屯重修福胜寺碑记》记载,该寺在大元至正末年(公元1368年)始建,明永乐元年(1402年)竣工。时建筑占地“五亩有奇”,寺内建筑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山门、钟楼、东岳庙等,当时晨钟暮鼓,“佛语响振室家,化一方为善俗迄今,颂仁里之风矣,以数至二百余祀以来,未有如此之盛乎”。 福胜寺成为元城县的一大胜景之地。

万历十六年(1588年),因漳河泛涨,河道改行于儿庄屯村东南二里,漳河水淹侵寺院,福胜寺内的殿宇、佛像毁于洪水。尼僧兴甫等“日夜悯寺荒废为计”,四处化缘,善男信女踊跃捐资,终在尼僧兴万主持下,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重修,“殿宇篕楹废者补之,颓者葺之,佛像又从而整修之”,第二年(1914年)五月修竣。修复后的福胜寺“巍然耸然,金修碧色,焕然灿然,聿新改观。”

福胜寺恢复旧观后,树碑于殿右,明天启、崇祯朝首辅大臣元城县人黄立极亲撰“重修福胜寺碑记”,时任山东兖州知府张铨予以校正。“重修福胜寺碑记”文辞优美,字体镌秀,实为一难得文物。

福胜寺在1947——1948年“撤神拉庙”中再次被毁,1966年又遭“文革”洗劫。1981年,当地群众在政府支持下重修福胜寺,在原地建寺庙四间,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福胜寺还与明成祖朱棣有一段故事。相传燕王朱棣在与建文皇帝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俗称“燕王扫北”)中,朱棣之妹随军征战,在大名不幸染上重病,而军情紧急,朱棣无奈派人将“皇姑”寄托在福胜寺,交由尼姑护理,当时并没有说明皇姑身份。终因病重不治,皇姑病死寺中,被尼僧安葬在寺西南“官地”。“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曾遣人来此寻找,得知皇姑病终前有遗言葬在当地,就没有再进行迁葬,但是,每年有专使在祭日来此祭祀。直至此时,村民方知墓中之人为皇姑,于是俗称“皇姑坟”。该坟清代开始冷落。

民国《大名县志》载,“明皇姑墓:在今城西北三十五里,七区儒家寨地方屯头(于儿庄屯)村。相传,皇姑为成祖之妹,其冢无人祭扫,永不湮没,碑尚存”。此皇姑疑为《明史·公主列传》中的大名公主,究竟是哪位公主,待考。

1966年冬季,在“破四旧”运动中,皇姑坟被造反派挖开,墓穴中发现大量盘结成团的冬眠蛇群,兼天寒地冻,难以再向下挖掘,仅取走一个瓷瓶、数枚铜钱。此外,还挖掘出一通石碑,今仅存半截,字迹斑驳,难以辨识,仅在左下方依稀可辨有“尼僧”字样,估计是福胜寺尼僧安葬皇姑的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