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

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陣地,由於幽雲十六州南面是一馬平川,因此,幽雲十六州的歸屬影響的不僅僅是當地居民的生活,更能覺得整個中原地區能否獲得長期的穩定。

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

北方草原的遊牧族群,更容易產出良馬、培育騎手,一旦北方草原被某一個遊牧部落統一,便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騎兵力量,如此一來,擁有幽雲十六州的中原王朝無論實力多弱,面對北方強敵是都會有一個戰略縱深,當敵人發動進攻時,由於地理因素的限制,中原王朝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反應,以便作出儘可能有效的準備。

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

然而,一旦失去了幽雲十六州,那麼對於中原王朝的發展影響將是無法忽視的,由於燕雲地區地勢高於南部地區,北族騎兵可乘勢就高向下直接殺入大同盆地,繼而兵進汾河谷地攻取太原、河中,若再南下或東進,又是從黃土高原就高趨下.直撲華北平原的廣大地區,加之中原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便失去了培養優質騎兵的基礎,這使得面對北方的威脅時,南方常常是以重裝步兵對抗騎兵,長期處於劣勢,給整個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幽雲十六州的喪失直接殘廢了整個河北的防禦體系,也順道使得三晉的防禦體系變成了尷尬的“孤軍”,在沒有側翼犄角遙相呼應的情形下,在晉北陝北活動的大宋西軍與太原守軍,也便只能成為一支被北敵側翼圍困甚至圍殲的軍事力量,喪失戰略機動性。

<strong>幽燕地區的喪失,直接導致了“晉漢周宋”四朝在其國都正北,全無地形屏障藩衛,間接導致了晉北陝北防線的尷尬處境。以致塞內外對峙時期,頻頻出現北軍直搗汴梁的國防危機,典型事例如後晉之亡、檀淵之盟與金軍滅宋,可以說,在喪失幽燕的兩百多年裡,除過檀淵之盟後的宋遼“和平”時期,中原政權始終處於北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之下。金滅宋雖然與北宋君臣的昏招迭出有很緊密的關係,但金兵能夠長驅直入本身,便是“幽燕喪失”所致。

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時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國家的版圖,而石敬瑭的罵名恐怕永遠也無法脫去。

大家多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