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種不利因素導致油價反彈無望?

2018年,國際油價以10月3日為分水嶺,上演了不對稱式過山車行情。

受主要產油國上一年達成的減產協議延長、委內瑞拉原油產量大幅下滑、全球原油需求穩健上升以及美國宣佈重啟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等諸多因素推動,國際油價10月之前整體呈現震盪上漲態勢,並在10月3日創下近4年新高。

一波三折之後,全球主要產油國終於在2018年末達成新的減產協議。受此消息刺激,國際油價出現短暫反彈,但不久又重現頹勢。分析人士認為,新減產協議在支撐油價方面的效果堪憂,國際油價2019年或將呈現低位震盪走勢。

而2019年的第一天,特朗普迫不及待地通過推特發表了自己的油價觀點:<strong>2019年,美國的燃油價格可能會更低。考慮到2018年全美汽油平均價格已經相當低,不少媒體將特朗普的這個預測比喻成為“大膽的聲明。”

隨後,特朗普又發表了一個推文來證明油價將繼續走低。在第二條推文中,特朗普對當前較低的燃油價格表示讚賞,他寫道:“ 你認為當前化石燃料的價格如此之低,而且價格將持續下跌,這只是運氣嗎?低油價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降息!”

對於推特里的預測,特朗普的言辭裡處處彰顯著沾沾自喜,似乎在說明這一切的結果,正是自己的功勞。事實上,油價的走低和特朗普真真有著直接的關係。

2019年各種不利因素導致油價反彈無望?


<strong>油價會如他所願嗎?

Centralpec

實際上,油價要想按照特朗普的意願需要克服兩“大山”。

<strong>第一,需要特朗普克服的是,即將到來的OPEC+大減產。

儘管OPEC對石油行業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但是實力依然還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削減開始於1月初生效,即使該集團沒有立即達到120萬桶/日的承諾,但減產持續幾個星期後,必將會影響到油價的走勢。

<strong>第二,需要特朗普克服的是,即將到期的伊朗石油制裁豁免。

眾所周知,美國在制裁伊朗生效之際猝不及防地給各大石油進口國開了一個小小的後門。正是由於這個後門的存在,導致伊朗80%的石油依然可以順利出口,以至於並未對原油供給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美國原定豁免期的結束,屆時被堵住的滾滾不息的伊朗原油,無疑將影響石油供給關係。

動輒就是數百萬桶原油供給的減少,有兩座大山放在特朗普面前,油價很難束手就擒。

<strong>毋庸置疑,油價是一場拉鋸戰,此消彼長。在種種利好面前,美國頁岩油商們似乎做好準備為特朗普效力,狙擊油價上漲。

據EIA預測,到2019年底,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能力將達到8.9億立方英尺,成為僅次於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成為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得益於,美國政府大力倡導美國油氣出口,美國頁岩油氣開發商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根據行業預測,未來5至7年,美國仍將是一個穩定增加的產油國,首先達到1200萬桶/日,隨後到2025年達到1500萬桶/日。

<strong>非OPEC成員國產量將增長

Centralpec

還有一個可以直接“狙擊”油價上漲的原因。

此次減產是以2018年10月的產量為基礎,而當月主要產油國原油產量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其次,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將不受此次減產協議約束。這三國均是產油大國,同時被豁免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協議效果。

201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將比2018年增長110萬桶,而受美國頁岩油產量持續攀升等因素驅動,<strong>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原油日產量將增長 240 萬桶,此次協議減產量尚不足以平衡國際原油供需。

美國能源信息局去年末發佈報告預計,美國頁岩油日均產量2018年12月首次突破800萬桶,達803.2萬桶,2019年1月將進一步增加至816.6萬桶。

在美國原油產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國際原油供需的整體預期已經發生逆轉,<strong>認為供將大於求的情緒主導了市場。

綜上各種利害關係,預測機構認為2019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路透調查顯示,由於產量過剩(大部分來自美國)和經濟增長放緩削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削減供應和削減供應的努力,<strong>預計油價將在2019年低於每桶 70 美元。

另外,美銀美林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主管弗朗西斯科・布蘭奇認為,綜合考慮減產協議以及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或令美元走弱等因素,<strong>預計2019年美油、布倫特均價將分別為每桶 59 美元、每桶 70 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