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大家好,这里是“<strong>单杠派”。

相信很多健身伙伴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要质量,不要数量‘’ 。

其实这个质量,除了<strong>动作标准度之外,还包括“<strong>动作速度”。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不难理解,稍微有点运动经历的人都知道,<strong>动作速度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动作的难度。

<strong>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影响到健身效果。

关于动作速度应该怎么样,是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一直有些争议。

有人认为要慢一点,特别是那些健美运动员,理由是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受力时间(也叫做TUT),从而会减缓血液循环,引起更大的代谢压力,而代谢压力能够很好地刺激肌肉的增长。

也有人认为要快一点,因为太慢会影响到次数,从而最终导致训练量下降,而训练量对于健身效果来说也尤其关键。

但一般建议,<strong>向心、离心一样快,或者离心比向心慢。

(注:向心收缩:收缩时肌肉缩短,如引体上拉阶段; 离心收缩:收缩时肌肉被拉长 ,如引体下放阶段)

对于我们徒手/街头健身者来说<strong>,建议选择:向心收缩0.5秒、 离心收缩0.5秒。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以引体向上为例

也就是下放时间与上拉时间大致相等,下方时要有控制,而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这样肌肉几乎没有参与收缩,会减少训练效果,同时也会容易受伤。

如果想<strong>增加肌肉维度,那么离心过程可以再<strong>慢一点。(2-3秒)

很多健美运动员很注重离心收缩,因为离心收缩能够很好地促进肌肉增长。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不过代价是容易第二天出现较严重的肌肉酸痛。

如果是训练<strong>爆发力或力量,那么向心要快,离心也要快。<strong>(都小于0.5秒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注意离心快,并不是快到直接“坠落”,还是要有一定的肌肉控制,否则容易受伤)

但是有个特例:如果是想单独通过<strong>大强度离心训练来加强力量的话,那么速度要慢,不能快。

至于想<strong>增加肌肉耐力的伙伴

,可以尝试向心离心都慢一点。<strong>(向心1-2秒,离心1-2秒,或者更长)

比如我们熟悉的:慢速引体、慢速双力臂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然,原则是这样,但是考虑每个人的基因、训练水平和个人喜好都不同...

所以建议大家多尝试,最适合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strong>好了,以上便是今天分享的关于动作速度安排的几个原则和技巧。

大家觉得有所帮助,请记得点赞、评论、赞赏,以及分享给更多人。

————————————

<strong>助力时间

2018即将要结束,

离2019只剩不到半个月时间

你还没学会自由倒立?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如果你一直都是自己瞎摸索,那么你的训练进程可能还要一拖再拖...

倒立指导并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两篇文章就能说得清的。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网上那些低质量、碎片化的所谓“教学”,而是<strong>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

所以我当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写成了<strong>自由手倒立训练指南。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这是教学目录,内容是图文)

经过半年以来,50+内部学员的检验和迭代,如今我把它出来给大家自由购买。

<strong>勾买<strong>方式:私信回复“微信”二字,即可获得涛哥的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倒立。

<strong>更多原创健身文章可在我的公zhong号中找到。

热爱徒手健身的你,别只知道“怼”次数,动作速度也很关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