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有担当 依法履职有作为

<strong>——写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际

<strong>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在全省率先创新试点并全面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率先创新出台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决定、率先创新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回眸2018年,一个个“率先”留下的是眉山市人大常委会肩负人民重托、承担神圣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坚实足迹。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治眉兴眉“135”总体布局和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目标,依法履职,勇于创新,与全体代表一道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strong>立良法促善治

<strong>助推依法治市进程

“携宠物出户的,应及时清除宠物排泄物。拒不改正或者清除的,处50元——200元罚款。”“不得擅自在城市重点道路设置路缘接坡、隔离桩、地锁或者放置其他障碍物占用临时占道停车泊位,否则罚款500元—2000元。”2018年12月7日,《眉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进行了规范,不断提升了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法治眉山,必须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为民导向,主动适应全市发展需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紧扣民生突出立法重点,汇聚民意完善立法机制,立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走出了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科学民主立法之路。

加快制定的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顺利通过二审,为东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法治保障,“眉山名片”得到升华;出台“两法衔接”决定,促进“法检两院”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机制、深化改革;制定加强大气、水、农用地污染防治等3个重大决定,督促和推进全市污染防治工作,回应了群众期盼;深入调研,作出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推动了解决执法力量不足、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特别注重健全立法体制机制,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去年4月,聘请6名律师担任市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

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为改善社会民生、服务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strong>选好题重实效

<strong>监督支持改革发展

人大监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选好监督主题、突出监督重点,成为地方人大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重要基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促发展”“管钱袋”“护生态”“保民生”等多个方面,切实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抓准社会关注的焦点,增强监督实效性。

围绕“促发展”,以公路法、邮政法、旅游法等执法检查为抓手,推动打通高质量发展“大动脉”和“末端经脉”。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专项视察,强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聚焦行政许可、审批时间长等突出问题,提出坚持系统治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提出推行模拟审批、多评合一、网上办理等6条建议,努力推进营商环境改善。

围绕“管钱袋”,引入信息化手段,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同时,创新建立计划预算监督员制度,听取审议计划、预算、决算、审计报告;着眼于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依法批准预算调整方案;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强调摸清底数、控好增量、防范风险。

围绕“护生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和小流域治理立法调研,并主动对接成都、自贡、乐山人大,共同发力监督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一系列行动为美丽眉山建设增添了人大力量。

围绕“保民生”,听取审议精神卫生工作专项报告,推动解决人才短缺、队伍不稳定、救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推动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深入养殖、屠宰企业一线调研,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着力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这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的每一项监督都努力围绕市委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精准发力,监督的权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切实增强。

<strong>勇于创新改革

<strong>履职中展现新作为

“学校教学区距生活区有两百米,以往晚自习下课后,几十名学生都是摸黑爬坡下坎回寝室。现在安了路灯,娃娃们路上的安全有了保障。”在仁寿县景贤乡,说起刚竣工不久的场镇路灯工程,该乡中心校校长王建飞激动不已。景贤乡场镇路灯工程,不只让中心校的师生感受到便利,还让该乡景贤、金凤两个场镇近千名群众受益。

该项目获得群众的认可点赞,与市人大开展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密切相关。

如何探索人大代表履职载体创新,推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程序与实体有机结合?如何解决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意愿不对称、不合拍等问题,真正提升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获得感?为解决这些难题,市人大勇于创新改革,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票决、监督和评价为主要内容,推动我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票决制明确了人大代表在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使代表们在大会和闭会期间都有了实质活动载体,履职内容、角色和方式更加明确,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责任担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年里,市人大常委会从具体问题入手,从内容、方法、机制上探索创新,创造了多个鲜活的改革样本,人大工作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步: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两法衔接”的决定,构建了“两法衔接”工作大格局;在全省率先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方式实现重大创新;围绕当前急需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立法的引领推动和法治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站位新时代,践行新思想,落实新要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繁荣富裕美好眉山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上主动作为、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凝聚更多助推眉山发展的正能量,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